恍然身在沖泊域,目空萬狀遺骸形
出自宋代黃庶《次韻和象之夏夜作》:
大暑暴虐如惡酒,意思頹困不可醒。
日官我疑借炎熱,昊輪出火星熒熒。
霈然一雨翳晚景,庭樹洗出蜩螗聲。
微云掃灑供夜坐,造化似解通人情。
清風(fēng)明月作三友,趣君可買輕連城。
恍然身在沖泊域,目空萬狀遺骸形。
此特象這入詩國,句句鍛鏈爐錘精。
窮微心到混沌側(cè),高處意氣捫日星。
詰朝攜詩示我讀,饑腸饞口逢珍烹。
義幽語險(xiǎn)索究解,如手捕虎不敢停。
歸來牽勉拾余思,魚目愧傍蟾蜍明。
注釋參考
恍然
(1).猶忽然。 三國 魏 阮籍 《達(dá)莊論》:“恍然而止,忽然而休?!?/p>
(2).猛然領(lǐng)悟貌。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領(lǐng)者?!?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天下之從事於舉業(yè)者,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而思改其所為。” 魯迅 《彷徨·肥皂》:“‘哦!今天十六?’ 四銘 恍然的說?!?/p>
(3).模糊不清;茫然。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達(dá) 既昇之,意識恍然,不復(fù)見家人屋及所乘轝?!?宋 陳師道 《次韻寄答晁無咎》:“往事不回如過雨,醉夢恍然忘惡語?!?明 邵璨 《香囊記·趕散》:“心酸痛,念我姑,神魂茫然失舉措?!?/p>
(4).仿佛。 宋 韓駒 《題畫太一真人》詩:“恍然坐我水仙府,蒼煙萬頃波粼粼?!?明 歸有光 《詹仰之墓志銘》:“予與之談 秀甫 之為人,恍然如生,相與為淚下。” 明 方孝孺 《書<黃鶴樓卷>后》:“展卷而臥閲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
沖泊
亦作“沖泊”。虛靜淡泊。 晉 慧遠(yuǎn) 《<大智論鈔>序》:“非夫洞幽入冥,孰能與之沖泊哉!” 宋 葉適 《夫人林氏墓志銘》:“余……見其質(zhì)性沖泊,器宇明審,侃然窮邑中,量過其任者也?!?明 顧璘 《國寶新編》:“﹝ 都穆 ﹞文簡古有法,詩雖過爾沖泊,竟非俗具。”
萬狀
萬狀 (wànzhuàng) 各種狀態(tài),形容程度極深 in the extreme;extremely 驚恐萬狀遺骸
遺骸 (yíhái) 曾是有生命的軀體的化石骸骨(如人的尸體);遺體 remains of the dead 烈士遺骸黃庶名句,次韻和象之夏夜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