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高開豁快送目,歷險崎嶇危著腳
出自宋代陸游《登鵝鼻山至絕頂訪秦刻石且北望大海山路危甚》:
街頭旋買雙芒屩,作意登山殊不惡。
蒼崖無罅竹鞭逸,崩石欲墜松根絡(luò)。
憑高開豁快送目,歷險崎嶇危著腳。
川云忽起兩蛟舞,瀑水高吹萬珠落。
大巖空腔誰所刳?絕壁峭立端疑削。
坡平或可坐百人,峽束僅容飛一鶴。
蛇蹊岌岌頭自眩,鬼谷慘慘神先愕。
秦皇馬跡散莓苔,如鐫非鐫鑿非鑿。
殘碑不禁野火燎,造物似報焚書虐。
人民城郭俱已非,煙海浮天獨如昨。
注釋參考
憑高
登臨高處。 唐 李白 《天臺曉望》詩:“憑高遠登覽,直下見溟 渤 ?!?前蜀 韋莊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詩:“異國逢佳節(jié),憑高獨苦吟。” 明 劉基 《念奴嬌·紅樹》詞:“憑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遠?!?/p>
亦作“ 憑高 ”。憑借高處。 清 黃鷟來 《回瀾閣》詩:“河流此日望迴瀾,杰閣憑高縱大觀?!?清 黃鷟來 《文選樓懷古》詩:“不用凴高嘆陳跡,江山文藻自長存?!?/p>
開豁
(1).形容思想或胸懷開闊。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夫其明濟開豁,包含弘大,陵轢卿相,謿哂豪杰?!?宋 陳亮 《與章德茂侍郎書》:“侍郎開豁亮直,足以起士氣;高明宏遠,足以壯天朝。”《紅樓夢》第一二○回:“太太這么一想,心里便開豁了?!?/p>
(2).解除;消除。 唐 李白 《贈別從甥高五》詩:“積蓄萬古憤,向誰得開豁?”
(3).形容空間開闊明朗。 宋 范成大 《早發(fā)周平驛過清烈祠下》詩:“登嶺既開豁,入林更清涼。” 元 迺賢 《李老谷》詩:“峯迴稍開豁,夕陽散微影?!?孫中山 《建國方略·第二計劃》:“自 襄陽 以上,皆為山國;其下以至 沙洋 ,則為廣大開豁之谷地?!?/p>
(4).謂使思想、胸懷開闊。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五:“大抵登山臨水,足以觸發(fā)道機,開豁心志,為益不少?!?/p>
(5).通曉明白。 宋 韓維 《次韻和平甫同介甫當(dāng)世過飲見招》:“疑懷滯義一開豁,有如暗室來明缸?!?元 劉壎 《隱居通議·理學(xué)一》:“鄰有一染匠,常往聽講,久之,忽大悟曰:‘元來世間道理如此?!允锹斆鏖_豁,遂能詩文,不復(fù)為匠。” 明 張居正 《進講章疏》:“皇上萬幾有暇,時加溫習(xí),庶舊聞不至遺忘,新知日益開豁?!?/p>
(6).謂對他人的罪名或過失予以開脫并寬免。《水滸傳》第三六回:“知縣自心里也有八分開豁他,當(dāng)時依準(zhǔn)了供狀,免上長枷手杻,只散禁在牢里。”《蕩寇志》第八九回:“如今他已不敢強了,姊姊開豁了他罷?!薄肚迨犯濉な池浿疽弧罚骸坝忠?徽州 、 寧國 、 池州 三府世僕捐監(jiān)應(yīng)考,常為地方所訐控,上諭:‘此等名分,總以現(xiàn)在是否服役為斷。如年遠文契無考,著即開豁?!?/p>
送目
(1).投以目光,注視。 南朝 齊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詠秋胡妻詩》之五:“送目亂前華,馳心迷舊婉?!?南朝 梁 江淹 《拜中書郎表》:“未有伎慚美輿,蒙送目之賞。” 胡之驥 注:“《説苑》曰: 晉平公 為馳逐之車,立於殿下,羣臣得觀焉?!薄度龂萘x》第二十回:“﹝ 關(guān)羽 ﹞提刀拍馬便出,要斬 曹操 , 玄德 見了,慌忙搖手送目?!?/p>
(2).遠眺;遠望。 宋 張炎 《喜朝天·清暑堂贈蔡君謨》詞:“人多送目天際,識渡舟帆小,時見潮回?!?宋 王安石 《桂枝香》詞:“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清 吳偉業(yè)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孤館披襟坐,危欄送目憑?!?/p>
歷險
歷險 (lìxiǎn) 經(jīng)歷危險 adventure 山中歷險記崎嶇
崎嶇 (qíqū) 山路不平 rugged;rough 崎嶇而經(jīng)丘?!獣x·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陸游名句,登鵝鼻山至絕頂訪秦刻石且北望大海山路危甚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