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栻《送然侄四歸二首》:
自子來見我,倏焉十六秋。
一聞沂上音,此意便綢繆。
中間豈不別,會合同轉(zhuǎn)頭。
今茲舍我去,萬里不復(fù)留。
豈不能挽子,懼子為親憂。
六月送歸船,我思與悠悠。
愛子剛毅資,不作繞指柔。
原子進(jìn)問學(xué),琢磨須自修。
居然知見廣,百病公有瘳。
誰謂道云遠(yuǎn),行矣當(dāng)深求。
注釋參考
愛子
(1).寵愛的兒子?!蹲髠鳌ば辍罚骸?趙盾 請以 括 為公族,曰:‘ 君姬氏 之愛子也,微 君姬氏 ,則臣 狄 人也。’”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霑羅裙?!?清 唐甄 《潛書·五形》:“王之愛子好紙鳶?!?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寫于深夜里》:“只有他那雙目失明的母親,我知道她一定還以為她的愛子仍在 上海 翻譯和校對。”
(2).愛護(hù)子女。《戰(zhàn)國策·趙策四》:“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jì)深遠(yuǎn)。媼之送 燕后 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yuǎn)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jì)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漢 劉向 《說苑·政理》:“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p>
剛毅
剛毅 (gāngyì) 剛強(qiáng)堅(jiān)毅 be resolute and steadfast 羅盛教閉著眼,抿著嘴,嘴角微微下彎,顯出一種剛毅的神色。——《羅盛教》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抖Y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dá)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薄睹献印る墓隆罚骸笆ネ醪蛔鳎T侯放恣。” 趙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興?!薄俄n詩外傳》卷三:“無令財(cái)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李善 注:“作,興也?!?/p>
(2).不耕作;不寫作?!妒酚洝ぺw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fēng)流?!?/p>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独蠚堄斡洝返谄呋兀骸昂蜕屑矣植蛔鲙П?,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hù)身命的?!?/p>
繞指柔
(1).《文選·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呂延濟(jì) 注:“百煉之鐵堅(jiān)剛,而今可繞指。自喻經(jīng)破敗而至柔弱也?!焙笠蛞浴袄@指柔”比喻堅(jiān)強(qiáng)者經(jīng)過挫折而變得隨和軟弱。 明 唐順之 《與楊蕉山書》:“僕少頗負(fù)意氣,屏發(fā)以來,槁形灰心之餘,化為繞指柔焉久矣。”
(2).用以形容柔軟之極。 唐 高適 《詠馬鞭》:“珠重重,星連連,繞指柔,純金堅(jiān)?!?清 黃遵憲 《寄和周朗山》:“金作同心結(jié),刀期繞指柔。”亦省作“ 繞指 ”。 唐 溫庭筠 《懊惱曲》:“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劍刜鐘鉛繞指。” 宋 楊萬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jié)感恩書懷》詩:“向來百鍊兮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臺省·御史與邊功》:“以至尚書三少而豸冠,風(fēng)力化為繞指矣?!?/p>
張栻名句,送然侄四歸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