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出自兩漢 王充《論衡·卷二十八·書解篇》:
摘自《論衡·卷二十八·書解篇》
解釋: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過失的人在民間。
原文摘要:
失經(jīng)之實?由此言之,經(jīng)缺而不完,書無佚本,經(jīng)有遺篇。折累二者,孰與蕞殘?《易》據(jù)事象,《詩》采民以為篇,《樂》須〔民〕歡,《禮》待民平。四經(jīng)有據(jù),篇章乃成?!渡袝贰ⅰ洞呵铩?,采掇史記。史記興無異,以民事一意,《六經(jīng)》之作皆有據(jù)。由此言之,書亦為本,經(jīng)亦為末,末失事實,本得道質(zhì)。折累二者,孰為玉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jīng)誤者在諸子。諸子尺書,文明實是。說章句者,終不求解扣明,師師相傳,初為章句者,非通覽之人也。
注釋參考
屋漏
(1).古代室內(nèi)西北隅施設(shè)小帳,安藏神主,為人所不見的地方稱作“屋漏”?!对姟ご笱拧ひ帧罚骸跋嘣跔柺?,尚不愧于屋漏?!?毛 傳:“西北隅謂之屋漏?!?鄭玄 箋:“屋,小帳也;漏,隱也?!焙蠹从靡苑褐肝葜畎堤?。 宋 張世南 《游宦紀(jì)聞》卷四:“發(fā)人隱惡,雖虧雅道,亦使暗室屋漏之下有所警。” 明 李東陽 《土室》詩:“古人戒屋漏,所貴無愧色。”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俞生》:“汝為儒士,暗室屋漏,猶當(dāng)謹(jǐn)慎,豈可放肆於大道之旁乎!”
(2).破屋漏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 祖廣 行恒縮頭,詣 桓南郡 。始下車, 桓 曰:‘天甚晴朗, 祖參軍 如從屋漏中來?!薄赌鲜贰そ右粋鳌罚骸拔萋┰谏?,知之在下?!?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絶?!薄肚迤缴教迷挶尽ざ烙鱿蓚鳌罚骸拔萋└膺B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fēng)?!?/p>
(3).指天窗。
(4).指屋漏痕。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四:“ 顏平原 書妙天下……真 山谷 所謂‘筆法錐沙屋漏,心期曉日秋霜’者邪!”參見“ 屋漏痕 ”。
宇下
(1).比喻在他人庇覆之下或治下?!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爸T侯事 晉 ,未敢攜貳;況 衞 在君之宇下,而敢有異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庾太尉 少為 王眉子 所知, 庾 過 江 ,嘆 王 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宋 王安石 《上蔣侍郎書》:“然某獨以區(qū)區(qū)之質(zhì),保在逆旅,適當(dāng)宇下,屏息退處,終未能伏謁麾棨?!?清 黃宗羲 《與康明府書》:“寧肯坐視宇下之小民肝腦涂地,而不為之動心乎?”
(2).屋內(nèi),家中。 唐 沉亞之 《異夢錄》:“ 鳳 大説曰:‘麗者何自而臨我哉?’美人笑曰:‘此妾家也。而君客妾宇下,焉有自邪?’”
知政
(1).為政。謂主持政務(wù)?!蹲髠鳌は骞辍罚骸?子產(chǎn) 其將知政矣,讓不失禮。”《國語·周語中》:“若是而知 晉國 之政, 楚 越 必朝?!?韋昭 注:“知政,謂為政也?!薄俄n非子·說林下》:“君長自知政,公無事矣。”
(2).明察政事?!抖Y記·樂記》:“審樂以知政?!?鄭玄 注:“聽樂而知政之得失。”《漢書·藝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草野
草野 (cǎoyě) 荒野 wasteland;wilderness 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漢書·李廣蘇建傳》 喻指民眾中間、鄉(xiāng)間 among the people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醭洹墩摵狻?況草野之無聞?wù)邭e?——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草野 (cǎoyě) 粗俗鄙陋 coarse and crude王充名句,論衡·卷二十八·書解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