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飛鳥盡,南谿聞夜鐘
出自唐代岑參《因假歸白閣西草堂》:
雷聲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東望白閣云,半入紫閣松。
勝概紛滿目,衡門趣彌濃。
幸有數(shù)畝田,得延二仲蹤。
早聞達(dá)士語,偶與心相通。
誤徇一微官,還山愧塵容。
釣竿不復(fù)把,野碓無人舂。
惆悵飛鳥盡,南谿聞夜鐘。
注釋參考
惆悵
惆悵 (chóuchàng) 傷感;愁悶;失意 melancholy 羈旅而無友生,惘悵兮而私自憐。——《楚辭·九辯》 惆悵人亡書亦絕,后人無復(fù)見《青囊》!——《三國演義》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飛鳥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呂氏春秋·功名》:“樹木盛則飛鳥歸之?!?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惕飛鳥之跱衡。”
(2).指古代藏鉤游戲中不固定屬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貶誤》:“《風(fēng)土記》曰:藏鉤之戲,分二曹以校勝負(fù)。若人耦則敵對,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或?qū)偕喜?,或?qū)傧虏?,名為飛鳥。”
岑參名句,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