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滕岑《行路難》:
行路難,東南地傾水瀰漫。
三江五湖滄海寬,魚龍出沒肆神奸。
萬斛不勞一蹴翻,江水有潮溪有灘。
錢塘潮頭平越山,乘潮寄命呼吸間。
上灘篙挽寸步慳,下灘小跌淪奔湍。
我行河道差若安,亡奈眾堰為阻艱。
兩牛力盡費(fèi)躋攀,咫尺猶如限重關(guān)。
行路難西南之險(xiǎn)更莫言。
一山至有百八盤,猿猱欲上愁復(fù)還。
汝知憚行要登船。
恐汝膽落濆淖旋。
此去投北經(jīng)中原,崑崙萬里傾濁瀾。
一吞數(shù)舟歲常然,舟楫么麼吁難全。
陸行崤函車不前,況復(fù)羊腸萬屈蟠。
其余禹歷諸山川,深入無底高{左扌右致}天。
行路難,有如此,不如閉門且隱幾。
門前有地平如砥,無憂那憂勃堆起。
注釋參考
萬斛
極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為一斛, 南宋 末年改為五斗。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七:“ 蜀 麻 吳 鹽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fēng)?!?明 沉采 《千金記·省女》:“正是胸中萬斛愁難遣,付與殘花逐水流?!?清 惲敬 《新喻羅坊漕倉記》:“春、夏、秋三時(shí),得雨漲,發(fā)萬斛之舟,隨流東下。” 郭沫若 《落葉》第二九信:“我對著你這近在咫尺而又遠(yuǎn)在天涯的哥哥,時(shí)而又感受著無限的哀愁,萬斛的熱淚無端地從眼中涌出。”
一蹴
一蹴 (yī cù)一舉腳。比喻輕而易舉的事情。
宋.陳著.水調(diào)歌頭.身到紫樞府詞:「身到紫樞府,一蹴鳳池間。」江水
即 長江 。《淮南子·墬形訓(xùn)》:“何謂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誘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謂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導(dǎo)也?!?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 盆城 去 鄂渚 ,風(fēng)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 江水 。”
滕岑名句,行路難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