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身直行,眾邪自息。
出自兩漢 劉安及其門客《淮南子·繆稱訓(xùn)》:
摘自《淮南子·繆稱訓(xùn)》
解釋:為人純正,行動坦直,所有的邪{1-1}惡的行為就自然會止息。
原文摘要:
唯無形者也。驕溢之君無忠臣,口慧之人無必信。交拱之木,無把之枝;尋常之溝,無吞舟之魚。根淺則末短,本傷則枝枯。福生于無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備,穢生于弗耨。圣人為善若恐不及,備禍若恐不免。蒙塵而欲毋瞇,涉水而欲無濡,不可得也。是故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福由己發(fā),禍由己生。圣人不求譽,不辟誹,正身直行,眾邪自息。今釋正而追曲,倍是而從眾,是與俗儷走,而內(nèi)無繩,故圣人反己而弗由也。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嘗之而無味,視之而無形,不可傳于人。大戟去水,亭歷愈張,用之不節(jié),乃反為病。物多類之而非,唯圣人知其微。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弩,善為人上者不忘其下。誠能愛而利之,天下可從也。弗愛弗利,親子叛父。天
注釋參考
正身
(1) [one's real person]∶指并非替身而確是本人
驗明正身
(2) [upright and never stooping to flattery]∶正直不阿
(3)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修身
詳細(xì)解釋(1).端正自身;修身?!盾髯印しㄐ小罚骸熬诱硪再埂!?三國 魏 桓范 《政務(wù)》:“故為政之務(wù),務(wù)在正身?!薄杜f唐書·宋璟傳》:“朕每事常欲正身以成綱紀(jì),至於妻子,情豈有私?然人所難言,亦在於此?!薄肚迨犯濉ざY烈親王代善傳》:“必正身行義以相輔佐,朕始嘉賴焉?!?/p>
(2).謂正直不阿?!稏|觀漢記·趙憙傳》:“ 憙 內(nèi)典宿衛(wèi),外干宰職,正身立朝,未嘗懈惰。” 晉 羊祜 《讓開府表》:“據(jù)今光祿大夫 李喜 ,秉節(jié)高亮,正身在朝?!?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貞介》:“ 鎬 起自布素,一、二年而登宰相。正身特立,不肯茍媚?!?/p>
(3).猶直身。《法苑珠林》卷十六引《觀佛三昧經(jīng)》:“四海之中,有 須彌山 ,佛在 須彌山 正身仰臥?!?/p>
(4).謂確系本人,并非冒名頂替者。《通典·選舉五》:“故俗間相傳云:‘入試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擞直字日摺!薄端疂G傳》第三二回:“官司一事,全得 朱 雷 二都頭氣力,已自家中無事,只要緝捕正身。” 清 李漁 《奈何天·誤相》:“[丑背介]那夫人小姐,又進來了,待我也做些風(fēng)流態(tài)度,與他相相,或者替身相不中,倒相中了正身,也不可知。”
(5).科舉正途出身。對捐納功名者而言。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五折:“這 秦秀才 我曾認(rèn)得,原係正身?!?/p>
直行
(1).行正道,按照道義去做?!豆茏印しǚā罚骸罢灾毙兄课?,則人主孤而毋內(nèi)?!薄妒酚洝でZ生列傳》:“ 屈平 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唐 白居易 《鄭覃可給事中制》:“ 鄭覃 清節(jié)直行,正色寡言,先臣之風(fēng),藹然猶在。”
(2).徑直,直接。《中國近代史資料選輯·采煉鋼鐵紡紗織布議》:“或由出使大臣,擇 華 人之在西域者,飭令習(xí)種洋棉,廣收其種,以載入 中國 。否則于通商之處,直行向洋人購辦,稍出重資,切不可吝惜。”
眾邪
眾多奸邪之臣?!俄n非子·有度》:“威制共則眾邪彰矣,法不信則君行危矣?!?陳奇猷 集釋:“眾邪,眾姦邪之臣。” 漢 焦贛 《易林·小過之既濟》:“眾邪充側(cè),鳳凰折翼?!?/p>
劉安及其門客名句,淮南子·繆稱訓(xùn)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