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孔文仲《天官顓面正朝》:
天官惟將相,位號著璇霄。
所處皆顓面,攸司共正朝。
極星安正寧,列宿儷群僚。
號令三光動,吹噓二氣調(diào)。
何參言輔漢,稷契正裨堯。
盛旦群龍進(jìn),乾符已上昭。
注釋參考
所處
指所駐之地。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其經(jīng)略使若置在 邕州 ,與賊隔江對岸,兵鎮(zhèn)所處,物力必全?!?/p>
顓面
(1).謂古代君臣上朝時,皆按朝儀于廷中各專一面。顓,通“ 專 ”。《漢書·李尋傳》:“天官上相上將,皆顓面正朝,憂責(zé)甚重,要在得人。”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朝太微宮垣也。西垣為上將,東垣為上相,各專一面而正天之朝事也?!?王先謙 補(bǔ)注:“《天文志》:‘太微三光之廷,匡衞十二星,藩臣西將東相’……案,此皆面南正列於廷中,故曰專面。正朝非謂正天之朝事也?!?宋 劉克莊 《漢宮春·陳尚書生日》詞:“更正簡,相君顓面,崇清老子龐眉。”
(2).指上朝。 宋 楊萬里 《謁張安國》詩:“也知旬月應(yīng)顓面,已逼云霄又作州。”
正朝
(1).君主受臣朝見的地方。《周禮·考工記·匠人》“應(yīng)門二徹參個” 唐 賈公彥 疏:“《爾雅》文以其應(yīng)門內(nèi)、路門外有正朝。”《周禮·考功記·匠人》“內(nèi)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鄭玄 注“內(nèi),路寢之里也;外,路門之表也。九室,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 唐 賈公彥 疏:“內(nèi)外,據(jù)路寢之表里言之,則九卿之九室在門外正朝之左右為之,故 鄭 據(jù) 漢 法,朝堂諸曹治事處為正朝之左右。”
(2).謂治朝,視朝。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人君每日於路門外視朝,謂之治朝,亦謂之正朝。” 清 鳳韶 《鳳氏經(jīng)說·天子諸侯即位以殯明日》:“天子諸侯三朝,惟治朝日視為正朝?!?/p>
正月一日。 唐 白居易 《縛戎人》詩:“一落蕃中四十載,遣著皮裘繫毛帶。唯許正朝服 漢 儀,斂衣整巾潛淚垂?!?唐 王績 《看釀酒》詩:“六月調(diào)神麴,正朝汲美泉。從來作春酒,不使俗人聞?!?宋 王禹偁 《謝免和御制元日除夜詩表》:“又若除夜藏鉤,正朝放雀,真為兒戲,豈近皇猷?”
孔文仲名句,天官顓面正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