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之不見與無同,狐裘反衣無乃魯
出自宋代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
高人自與山有素,不待招邀滿庭戶。
臥龍蟠屈半東州,萬室鱗鱗枕其股。
背之不見與無同,狐裘反衣無乃魯。
張君眼力覷天奧,能遣荊棘化堂宇。
持頤宴坐不出門,收攬奇秀得十五。
才多事少厭閑寂。
臥看云煙變風(fēng)雨。
筍如玉箸椹如簪,強(qiáng)飲且為山作主。
不憂兒輩知此樂,但恐造物怪多取。
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
注釋參考
不見
不見 (bùjiàn) 不曾相見 do not see;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丟失 be lost;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zhuǎn)身就不見了狐裘
用狐皮制的外衣?!对姟で仫L(fēng)·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朱熹 集傳:“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狐裘雖敝,不可補(bǔ)以黃狗之皮。” 清 孫枝蔚 《雪中對稚兒匡有詠》:“竭來秫酒須賒易,典去狐裘欲贖難?!?/p>
反衣
反穿衣服?!稘h書·匡衡傳》:“夫富貴在身而列士不譽(yù),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