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仲殊《題翠麓亭》:
素虬盤屈走靈泉,槲葉涂紅作畫船。
幡轉(zhuǎn)玉繩光影旋,杯銜金鏡酒痕圓。
篆形彩字方傳世,星落光纏忽下天。
遠(yuǎn)想螭蟠殊未若,小圖河曲宛依然。
緩浮松釀環(huán)云際,不動蘭橈到席邊。
上巳浮恩非此日,山陰盛事掩多年。
從歡未省向尊俎,屢酒何嘗議圣賢。
翰墨主人今獨步,雙鵝應(yīng)復(fù)降飛仙。
注釋參考
未省
未曾,沒有。 唐 白居易 《尋春題諸家園林》詩:“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薄抖鼗妥兾募ぞS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剜眼截頭之苦行,未省施為;捨身捨命之殊因,何曾暫作?” 蔣禮鴻 通釋、“﹝未省,﹞未曾,沒有?!?宋 柳永 《鶴沖天》詞:“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箇。” 宋 蘇軾 《再游徑山》詩:“平生未省出艱險,兩足慣曾行犖確。”
尊俎
(1).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幾。《禮記·樂記》:“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 宋 王安石 《送吳顯道南歸》詩:“天際張帷列尊俎,君歌聲酸辭且苦?!?清 唐甄 《潛書·交實》:“子何為不祭?曰:無以供尊俎也?!?/p>
(2).常用為宴席的代稱?!稇?zhàn)國策·齊策五》:“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間;百尺之沖,折之衽席之上?!?宋 姜夔 《法曲獻(xiàn)仙音·張彥遠(yuǎn)官舍》詞:“樹鬲離宮,水平馳道,湖山盡入尊俎?!?明 何景明 《送杭憲副兵備天津》詩:“莫笑談兵尊俎上,書生元不為封侯?!?/p>
何嘗
何嘗 (hécháng)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never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xùn)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not that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xì)菌又何嘗不是如此?圣賢
圣賢 (shèngxián) 圣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sage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釋仲殊名句,題翠麓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