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仁兄、和顏歡宴
出自元代譚處端《踏莎行 贈浚州王四郎》:
賢兄來到,說公深淺。
我聞聽、忽生嘆羨。
一母三枝背長情,安忍心變。
悔前非、改行方便。
聰明首會,速來見面。
與仁兄、和顏歡宴。
稍有違情定風子,決成宛轉(zhuǎn)。
水去、更無廝見。
注釋參考
仁兄
仁兄 (rénxiōng) 舊時對同輩友人的敬詞,多用于書信 my dear friend和顏
和藹的面色。 漢 劉向 《列女傳·鄭瞀》:“婦人以端正和顏為容。”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揚和顏,攘皓腕?!?/p>
歡宴
歡宴 (huānyàn) 歡樂地宴請 cheerfully fte 歡宴來賓譚處端名句,踏莎行 贈浚州王四郎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