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擬踟躕覓何事,不歸嵩洛作閑人
出自唐代白居易《戊申歲暮詠懷三首》:
窮冬月末兩三日,半百年過六七時。
龍尾趁朝無氣力,牛頭參道有心期。
榮華外物終須悟,老病傍人豈得知。
猶被妻兒教漸退,莫求致仕且分司。
唯生一女才十二,只欠三年未六旬。
婚嫁累輕何怕老,饑寒心慣不憂貧。
紫泥丹筆皆經(jīng)手,赤紱金章盡到身。
更擬踟躕覓何事,不歸嵩洛作閑人?七年囚閉作籠禽,但愿開籠便入林。
幸得展張今日翅,不能辜負(fù)昔時心。
人間禍福愚難料,世上風(fēng)波老不禁。
萬一差池似前事,又應(yīng)追悔不抽簪。
注釋參考
踟躕
踟躕 (chíchú) 徘徊;心中猶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hesitate;waver 搔首踟躕。——《詩·邶風(fēng)·靜女》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獫h樂府《陌上?!?踟躕不知所措 也作“踟躇”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唐 方干 《經(jīng)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fā)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薄缎绿茣こ良葷鷤鳌罚骸叭魪V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diào)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癡呆漢,到處逢佳麗?”
不歸
(1).不返家。《詩·豳風(fēng)·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清 蒲松齡 《司文郎》:“又聞次年再行鄉(xiāng)試,遂不歸,止而受教?!?/p>
(2).不歸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
嵩洛
嵩山 和 洛水 的并稱。兩者圴近東都 洛陽 。 宋 張元干 《點絳唇》詞:“ 嵩 洛 云煙,間生真相耆英裔?!薄端问贰こ羵悅鳌罚骸吧倭?xí)三禮於 嵩 洛 間,以講學(xué)自給?!?明 李東陽 《京都十景詩》序:“蓋古之稱名都者有三:若 長安 之 河華 , 東京 之 嵩 洛 , 金陵 之 鐘山 ,皆有所據(jù)以為勝?!?/p>
閑人
閑人 (xiánrén) 閑著沒有事的人 an unoccupied person 村里一個閑人也沒有 與事無關(guān)的人 persons not concerned 閑人免進白居易名句,戊申歲暮詠懷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