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宓《和樞上人評詩》:
贈我古錦囊,詩卷若筍束。
吟頭久不掉,邂逅適我欲。
刺眼訝龍蛇,遠意追鴻鵠。
陋語固自愧,高詞敢虛辱。
大雅久矣亡,三嘆對遺牘。
不有靖節(jié)篇,何以悅我目。
謫仙句無敵,有口不食粟。
遂令后世儒,拳拳仰高躅。
杜陵到圣處,正始頓牽復。
揮毫動風雨,咳唾驚流俗。
其馀鬧{上圭下黽}蚓,誰屑與類族。
亡國悅鄭音,俚耳習胡曲。
勃興出韓柳,一洗陋學獨。
變化云在天,鮮妍錦來蜀。
驊騮就夷路,造父為之仆。
方揚秋月輝,忽散春花馥。
洪鈞運不停,常窘苦見逐。
我宋得歐蘇,妙語起山谷。
后山又角立,作者復陸續(xù)。
流派自天河,巨浪翻平陸。
和風扇寰宇,弦誦興庠塾。
搏虎寢其皮,屠龍食其肉。
擲簡海蜃浮,舉手天漿掬。
會當三月初,論文約吾屬。
引杯送殘紅,分坐占新綠。
笑語劇鵝雁,酬倡交金玉。
庶呈待聘珍,無以藏諸櫝。
注釋參考
后山
(1).后面的山。 元 貢師泰 《題山水圖》詩:“前山后山云亂起,山腳入溪清見底?!?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后山上到春天各處是野蘭花?!?/p>
(2).舊時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nèi)臣佩服紀略》:“平巾,以竹絲作胎,真青羅蒙之,長隨內(nèi)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無后山?!?/p>
(3).頭顱后部的枕骨。《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后山骨》:“后山,即頭后枕骨也。”
角立
(1).卓然特立?!逗鬂h書·徐穉傳》:“至於 穉 者,爰自 江 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當為先?!?李賢 注:“如角之特立也?!?宋 陸游 《晨起坐南堂書觸目》詩:“奇峰角立千螺曉,遠水平鋪匹練秋?!?/p>
(2).對峙;并立。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二》:“至 晉 之敗,尤甚於 漢 ,南北角立,遞興互滅?!?明 陶宗儀 《輟耕錄·正統(tǒng)辨》:“ 吳 魏 之於 蜀 也,亦一時角立而不相統(tǒng)攝者也?!?孫中山 《中國國{1|1}民{1*1}dang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構(gòu)成 中國 之戰(zhàn)禍者,實為互相角立之軍閥。此互相角立之軍閥,各顧其利益,矛盾至於極端,已無調(diào)和之可能。”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第四章:“在 北宋 時期,是道學家與古文家角立的時期,所以各不相上下?!?/p>
作者
作者 (zuòzhě) 文章的寫作者;藝術(shù)品的創(chuàng)造者 author;writer 創(chuàng)始之人 originator陸續(xù)
陸續(xù) (lùxù) 表示有先有后,時斷時續(xù) constantly;continually;all the time;one after another; in succession 散會后,大家陸續(xù)回去了 方陸續(xù)退出。——《廣東軍務記》陳宓名句,和樞上人評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