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者性天蒙,蕩然惟給馳
出自宋代陳文蔚《汪元思遺詩和意以謝》:
君道本公平,何嘗分彼此。
總只在人心,渾然皆天理。
推原賦予初,所鍾均粹美。
賢愚同一轍,所行無意軌。
由其氣稟異,於焉有臧否。
清者洞然明,泓澄如止水。
濁者性天蒙,蕩然惟給馳。
末雖有善惡,反之即其始。
變化在乎人,雖愚必明矣。
日用無馀功,自修惟克己。
近代朱文公,此道賴綱紀(jì)。
居嘗語學(xué)者,虛名以為恥。
必先由博學(xué),然后能約禮。
顏淵躬四鐵,魯參悟一唯。
吁嗟今世人,非不究經(jīng)旨,議論徒紛紜,反躬乖踐履。
好惡恂私情,是非隨慍喜。
體既雜真妄,用斯殊表里,要在無間斷,善端勤積累。
須臾不可忘,顛沛必如是。
堅(jiān)持敬一字,方知道在邇。
我輩無他求,真須安汝止。
注釋參考
性天
(1).猶天性。謂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語本《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薄峨`續(xù)·漢冀州從事郭君碑》:“資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張世南 《<游宦紀(jì)聞>序》:“聞見雖稍廣,性天不靈,隨即廢忘?!?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二:“余觀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戲者,此性天中之詩與樂也。”
(2).指人性和天命。為理學(xué)研討的命題。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方辨論性天,剖析理欲,嚴(yán)詞正色,如對(duì)圣賢?!?/p>
蕩然
(1).放縱;無拘束。《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論》:“ 魯連 其指意雖不合義,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蕩然肆志,不詘於諸侯。” 宋 蘇洵 《詩論》:“吾法既已大棄而不顧,則人之好色與怨其父兄之心,將遂蕩然無所隔限?!?明 王廷相 《慎言·御民》:“夫法以治之,而猶有意外之奸,況蕩然自由乎?”
(2).毀壞;消失。《后漢書·黨錮傳序》:“朝野崩離,綱紀(jì)文章蕩然矣?!?唐 白行簡 《李娃傳》:“歲餘,資財(cái)僕馬蕩然。”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沉溺逝波,莫知所屆,文明真髓,頃刻蕩然?!?/p>
(3).坦蕩;寬大。《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陛下邁蹤古圣,蕩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革諱?!?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三:“﹝ 周太玄 ﹞昔標(biāo)懷道之志,今見蕩然之德,上合乾綱,下應(yīng)地紀(jì),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宋 蘇軾 《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則吾雖蕩然開懷,待之如舊,能必其不叛乎?”
(4).空寂貌。《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蕩然清凈?!?元 白樸 《東墻記》第二折:“小生 馬文輔 ,自從那日見了那小姐之后,朝則忘食,夜則廢寢,其心蕩然,如有所失?!?楊沫 《鄉(xiāng)思的朝和暮》:“如今蕩然的空?qǐng)錾?,只留得他用來烤火的一個(gè)凹形大石缽?!?/p>
陳文蔚名句,汪元思遺詩和意以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