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華岳《頭巾》:
堪笑吾邦幾秀才,頭巾不會自安排。
先因待制推將起,又被同知拽下來。
注釋參考
待制
(1).等待詔命?!逗鬂h書·蔡邕傳》:“侍中祭酒 樂松賈護 ,多引無行趣埶之徒,并待制 鴻都門 下,憙陳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悅之,待以不次之位?!?/p>
(2).官名。 唐 置。 太宗 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門下兩省,以備訪問。 永徽 中,命弘文館學士一人,日待制于 武德殿 西門。 文明 元年,詔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 章善 、 明福門 。 先天 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隨仗待制。 永泰 時,勛臣罷節(jié)制,無職事,皆待制于 集賢門 ,凡十三人。 崔祐輔 為相,建議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 宋 因其制,于殿、閣均設待制之官,如“保和殿待制”、“龍圖閣待制”之類,典守文物,位在學士、直學士之下。 遼 金 元 明 均于翰林院設待制,位也在學士、直學士之下,但不及 宋 制隆重。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宋史·職官志二》、《金史·百官志一》、《元史·百官志三》、《明史·職官志二》。
同知
(1).共知?!肚f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p>
(2).猶參佐。《北齊書·高隆之傳》:“儀同三司 崔孝芬 以結(jié)婚姻不果,太府卿 任集 同知營構(gòu),頗相乖異, 瀛州 刺史 元晏 請託不遂,前后構(gòu)成其罪,并誅害之?!?/p>
(3).官名。稱副職。 宋 代中央有同知閣門事、同知樞密院事,府州軍亦有同知府事、同知州軍事。 元 明 因之。 清 代唯府州及鹽運使置同知,府同知即以同知為官稱,州同知稱州同,鹽同知稱鹽同?!段墨I通考·職官十二》:“ 淳化 二年, 王顯 出鎮(zhèn), 張遜 知樞密院事,始以 溫仲舒 、 寇準 同知院,同知之名,自此始也。”《文獻通考·職官十二》:“知樞密院、同知院并正二名,知院掌佐天子執(zhí)兵政,而同知院為之副。”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小生姓 王 名 文舉 ,先父任 衡州 同知。”《紅樓夢》第二回:“這位 璉 爺身上現(xiàn)捐的是個同知,也是不肯讀書?!?王闿運 《陳景雍傳》:“ 漢陽 同知 張曜孫 者,以文學有重名于世?!?/p>
見解相同。知,“ 智 ”的古字。 漢 王充 《論衡·死偽》:“與世俗同知,則死人之實未可定也。”
下來
下來 (xiàlai) 從高處下到低處來;從上級機關(guān)到下級機關(guān)來;從城市到城鎮(zhèn)或鄉(xiāng)下來 come down 離開工作崗位 unwind 他一從機器上下來…就筋疲力盡地倒身睡了 表示一段時間終結(jié) end 一年下來 下來 (xiàlai) 指谷物、水果、蔬菜等成熟或收獲 become ripe 玉米一時還難下來華岳名句,頭巾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