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復(fù)不自主,來吟體齋詩
出自宋代敖陶孫《體齋詩為梁溪馮季求作》:
口復(fù)不自主,來吟體齋詩。
三肅齋中人,問體安措辭。
體卑語近拘,體高語近欺。
耳目口鼻形,人各師其師。
要之天地間,當(dāng)以一理推。
馮侯好史弟,一一清廟姿。
是家好談道,脫略志與皮。
一堂春愔愔,詩禮相娛嬉。
但愧遠客塵,涴子連理枝。
雖然參自訣,要知不磷緇。
我車得國工,分路有險夷。
君知魯叟圣,妙在物不遺。
當(dāng)其作春秋,一字如權(quán)錘。
越境惜趙盾,斷謂此語非。
俗儒無已心,望道如隔紕。
閉門畫圓方,用世多參差。
千載堪一咍,汝足未及巇。
馮郎顧我笑,坐久爐煙遲。
黃花粲墻東,青山轉(zhuǎn)墻西。
吾言亦已費,須君浮一卮。
注釋參考
自主
(1) [act on one’s own;decide for oneself;keep the initiative in one's own hand;stand on one's own feet]∶自己作主,不受他人支配
獨立自主
(2) [autonomous]
(3) 自己管理的
自主企業(yè)
(4) [生物]有獨立地存在的能力的
自主的個員
詳細解釋自己作主,不受別人支配。 清 李漁 《風(fēng)箏誤·凱宴》:“學(xué)生因先君早喪,蒙 戚輔臣 老伯撫養(yǎng)成人,如今婚姻一事,不能自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湖主》:“實憐君才,但不自主。顛倒終夜,他人不及知也。”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五胡、代北,始嘗宰制中華,逮乎 隋 唐 統(tǒng)一,漢族自主,則亦箸土傅籍,同為編氓,未嘗自別一族,以與 漢 人相抗,是則同于醇化而已?!?巴金 《滅亡》第十二章:“他縱然明知道這種恨、這種悲,是沒有好處的,但他自己是不能自主了?!?/p>
敖陶孫名句,體齋詩為梁溪馮季求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