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呂侍中《【正宮】六幺令》:
華亭江上,煙淡淡草萋萋,浮光萬頃。
長(zhǎng)篙短棹一蓑衣,終日向船頭上穩(wěn)坐,來往故人稀。
綸竿收罷,輕拋香餌,個(gè)中消息有誰知?。
。
說破真如妙理,唯恐露玄機(jī)。
春夏秋冬,披星帶月守寒溪。
一點(diǎn)殘星照水,上下接光輝。
素波如練,東流不住,錦鱗不遇又空回。
。
。
謾傷嗟,空勞力,欲說誰明此理?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動(dòng)萬波相隨。
唱道難曉幽微,且恁陶陶度浮世。
水寒煙冷,小魚兒難釣,滿船空載月明歸。
。
注釋參考
說破
說破 (shuōpò) 把隱秘的事情或意思用話揭示出來 reveal;tell what sth. really is 說破真相真如
佛教語。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譯。謂永恒存在的實(shí)體、實(shí)性,亦即宇宙萬有的本體。與實(shí)相、法界等同義。 南朝 梁 蕭統(tǒng) 《謝敕賚制旨大集經(jīng)講疏啟》:“同真如而無盡,與日月而俱懸。”《成唯識(shí)論》卷九:“真謂真實(shí),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shí),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明 屠隆 《曇花記·西游凈土》:“霞幢被,寶座趺,靈光隨處現(xiàn)真如?!薄都t樓夢(mèng)》第八七回:“屏息垂簾,跏趺坐下,斷除妄想,趨向真如。” 范文瀾 《唐代佛數(shù)·佛教各派》:“事物生滅變化,都不離真如。故真如即萬法(事物),萬法即真如。真如與萬法,無礙融通?!?/p>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guó) 魏 曹植 《漢二祖優(yōu)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圣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shī):“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jì)寺訪蒲庵和尚》詩(shī):“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p>
唯恐
唯獨(dú)害怕(擔(dān)心);只怕(擔(dān)心)
【近義詞】恐怕
【反義詞】放心
【出處】deng{1*1}小{1~1}平《貫徹調(diào)整方針,保證安定團(tuán)結(jié)》:“這種混亂狀況確實(shí)給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的活動(dòng),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條件?!?/p>
【造句】他做事小心翼翼的,唯恐出錯(cuò).為了不驚醒他,我生怕發(fā)出聲音!
玄機(jī)
玄機(jī) (xuánjī) 佛家、道家稱奧妙的道理 (of Taoists) profound theory 神妙的機(jī)宜 mysterious principles 不露玄機(jī)呂侍中名句,【正宮】六幺令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