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姜夔《湘月》:
起幽適。
丙午七月既望,聲伯約予與趙景魯、景望、蕭和父、裕父、時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
山水空寒,煙月交映,凄然其為秋也。
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彈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筆搜句。
予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于雙調(diào)中吹之。
鬲指亦謂之過腔,見晁無咎集。
凡能吹竹者,便能過腔也。
五湖舊約,問經(jīng)年底事,長負(fù)清景。
暝入西山,漸喚我、一葉夷猶乘興。
倦網(wǎng)都收,歸禽時度,月上汀洲冷。
中流容與,畫橈不點清鏡。
。
誰解喚起湘靈,煙鬟霧鬢,理哀弦鴻陣。
玉塵談玄,嘆坐客、多少風(fēng)流名勝。
暗柳蕭蕭,飛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鱸魚應(yīng)好,舊家樂事誰省。
注釋參考
念奴嬌
(1).詞牌名。其調(diào)高亢。 唐 天寶 妓女 念奴 “善歌唱……聲出於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币?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眼色媚人》?!澳钆珛伞敝w本于此。 清 萬樹 《詞律》卷十六:“《念奴嬌》,一百字,又名‘百字令’、‘百字謡’、‘酹江月’、‘大江東去’、‘大江西上曲’、‘壺中天’、‘無俗念’,‘淮甸春’、‘湘月’?!卑矗?宋 蘇軾 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其首句為“ 大江 東去”,末句為“一尊還酹 江 月”,故又名《大江東去》或《酹江月》。 宋 戴復(fù)古 《念奴嬌》詞,其首句為“ 大江 西上”,故又名《大江西上曲》。 宋 曾覿 《壺中天慢》詞,調(diào)與《念奴嬌》同,故又名《壺中天》。 宋 姜夔 《湘月》詞,自注:“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宋 張輯 《念奴嬌》詞,有“柳花 淮 甸春冷”句,故又名《淮甸春》。《念奴嬌》有平韻、仄韻兩體,常見的為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大石調(diào),字?jǐn)?shù)與詞牌前半闋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調(diào)有《百字令》,別名《念奴嬌》,與詞牌全闋同,用為小令。參閱 清 王奕清 《曲譜》卷一、卷六。
鬲指聲
即隔指聲。鬲,通“ 隔 ”。詞曲上指兩個字的字音在宮商樂律中相鄰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樂器上發(fā)聲前后相連或只隔一孔,故稱。 宋 姜夔 《湘月》詞序:“余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於雙調(diào)中吹之。鬲指亦謂之過腔?!?清 方成培 《香研居詞麈·論鬲指聲》:“蓋《念奴嬌》本大石調(diào),即太簇商,雙調(diào)為仲呂商,雖異而同是商音,故其腔可過。太簇當(dāng)用‘四’字,仲呂當(dāng)用‘上’字,今 姜 詞不用‘四’字住,而用‘上’字住。簫管‘四’、‘上’字中閒只隔一孔,笛‘四’、‘上’兩孔相聯(lián),只在隔指之閒,又此兩調(diào)畢曲,當(dāng)用‘一’字‘尺’字,亦在隔指之閒,故曰‘隔指聲’也?!?/p>
調(diào)中
中醫(yī)用語。調(diào)和中焦阻塞。《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七·麻仁丸》“治腸胃燥熱”集注引《本草》:“潤可去燥。是以麻仁為君,杏仁為臣。枳實破結(jié),厚樸瀉滿,故以為佐。芍藥調(diào)中,大黃通下,故以為使?!?/p>
姜夔名句,湘月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