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臣舊奏平淮頌,里老今傳諭蜀文
出自宋代方岳《趙制使宴吳宣參致語口號》:
二老風襟了不群,笑談自可卻塵氛。
詞臣舊奏平淮頌,里老今傳諭蜀文。
吳國隱然如一敵,趙邊足以張三軍。
英辭整頓乾坤酒,捷羽飛來共策勲。
注釋參考
詞臣
舊指文學侍從之臣,如翰林之類。 唐 劉禹錫 《江令宅》詩:“ 南朝 詞臣 北朝 客,歸來唯見 秦淮 碧?!?明 徐光啟 《疏辯》:“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從來無此官銜;以詞臣而出典兵,從來無此職掌?!?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幫忙到扯淡》:“所謂國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詞臣,我們在 南朝 的幾個末代時,可以找出這實例?!?/p>
里老
指里長。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三折:“那官人里老安排的東西,他看也不看?!?明 沉榜 《宛署雜記·奶口》:“與其責之里老,而致其雇選相欺,孰與實令坊廓,悉選所有而送之乎?” 清 余敏紳 《饑民謠》:“詔令減價更賑荒,里老奉行開戶口?!眳⒁姟?里長 ”。
諭蜀文
漢 番陽 令 唐蒙 奉命赴 夜郎 ,途中,“發(fā)軍興制,驚懼子弟,憂患長老,郡又擅為轉粟運輸”, 武帝 乃使 司馬相如 責 唐蒙 ,并草檄“喻告 巴蜀 民以非上意”。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后遂以“諭蜀文”喻指安民告示。 元 陳孚 《交州使還感事》詩之二:“榻前未上征 遼 疏,囊底空留諭 蜀 文。”亦作“ 諭蜀書 ”。 明 張舍 《己亥秋月寄楊升庵》詩:“登樓莫作依 劉 賦,奉使曾傳諭 蜀 書。”
方岳名句,趙制使宴吳宣參致語口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