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宋祁《同兄長賦朝雞》:
雕籠摧羽就羈棲,心識昕朝候不迷。
群鶴在軒皆有祿,夫君何事獨先啼。
注釋參考
雕籠
指雕刻精致的鳥籠。 漢 禰衡 《鸚鵡賦》:“閉以雕籠,剪其翅羽?!?唐 杜甫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籠養(yǎng)?!?元 吳元可 《鳳凰臺上憶chui{1*1}簫》詞:“雕籠近,數(shù)聲別似春禽?!?/p>
羈棲
亦作“羇棲”。淹留他鄉(xiāng)。 唐 杜甫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詩:“消渴游 江 漢 ,羇棲尚甲兵?!?金 元好問 《得侄摶信》詩之一:“隔闊家仍遠,羈棲食更艱?!?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墾荒》:“ 中國 之邊境苦無人以實之,而忍聽吾民之逼迫羈棲,飃零海外?!?/p>
心識
(1).心志。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然斯數(shù)子,皆以投命之禍,臨不測之機,表露心識,猶以安全;況乎君子無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
(2).才智。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孤雖庸薄不及通賢,猶曰生民寧無心識?!?隋 薛道衡 《隋高祖頌》:“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飲,不殊於羽族,取類於毛群,亦何貴於人靈,何用於心識?”
(3).心智。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白馬寺》:“有沙門 寶公 者,不知何處人也,形貌丑陋,心識通達,過去未來,預覩三世。”舊題 宋 蘇軾 《艾子雜說》:“數(shù)日,復又聞彼二人相謂曰:‘吾自食肉后,心識明達,觸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窮理?!?/p>
(4).神志。 唐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聞命震駭,心識顛倒。非其所任,為愧為恐。經(jīng)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識。 許地山 《綴網(wǎng)勞蛛·換巢鸞鳳》:“ 和鸞 和 祖鳳 雖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們底心識里,這種階級的成見早已消滅無馀。”
(6).道家指與實體相對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學賦》:“輟陰陽於形有,傳變化於心識。”
宋祁名句,同兄長賦朝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貓貓罐頭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