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榆更新火,觴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
出自宋代李曾伯《沁園春(丁酉春陪制垣齊安郡圃曲水之集)》:
形勝風(fēng)流,樂事良辰,一時四并。
正榆更新火,觴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
赤壁功名,東坡文字,俯仰人間無古今。
詩書帥,對烽煙靜晝,俎豆添春。
水邊天氣催人。
便須認(rèn)楊花雪樣生。
慨英風(fēng)滿席,思旌綿上,清談束閣,肯記蘭亭。
安得長繩,高懸碧落,系住畫檐紅日陰。
柔桑外,聽鳴鳩喚雨,全勝流鶯。
注釋參考
更新
更新 (gēngxīn) renew 革新,除舊布新 祖國面貌日日更新 萬象更新 使精神上煥然一新 更新觀念,陶冶情操 舊的去了,新的來到 replace 漁船在不斷更新 必須更新工廠里的設(shè)備曲水
古代風(fēng)俗,于農(nóng)歷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晉 以后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就水濱宴飲,認(rèn)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環(huán)曲成渠,流觴取飲,相與為樂,稱為曲水。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詩:“曲水流觴日,倡優(yōu)醉度旬?!?清 魏源 《岱麓諸谷詩·岱谷陪尾山源》:“人間曲水觴,竟忘仙鬼宅?!眳⒁姟?上巳 ”。參閱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曲水》。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上巳
舊時節(jié)日名。 漢 以前以農(nóng)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 魏 晉 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后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宋書·禮志二》引《韓詩》:“ 鄭國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兩水之上,招魂續(xù)魄。秉蘭草,拂不祥?!?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日惟上巳,時亨 有巢 ?!?宋 吳自牧 《夢粱錄·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晉 時。 唐 朝賜宴 曲江 ,傾都褉飲踏青,亦是此意。”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樸 《墻頭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節(jié)令, 洛陽 王孫士女,傾城翫賞?!?/p>
清明
清明,清明節(jié) (Qīngmíng,Qīngmíngjié) 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節(jié)日里人們掃墓和向死者供獻(xiàn)特別祭品 Ching Ming李曾伯名句,沁園春(丁酉春陪制垣齊安郡圃曲水之集)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