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時鳥》:
日出鳴布谷,月落鳴子規(guī),一氣之所感,彼亦不自知。
架犁最晚至,適當農(nóng)事時;丁壯戴星出,力作孰敢遲。
鳴者既有警,聞?wù)叩靡运?;乃知失時輩,強聒終何為?百舌亦能言,今默乃其宜。
我作時鳥篇,用繼豳人詩。
注釋參考
時鳥
應(yīng)時而鳴的鳥。 三國 魏 曹植 《節(jié)游賦》:“凱風發(fā)而時鳥讙,微波動而水蟲鳴。”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余﹞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 晉 陸機 《悲哉行》:“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p>
豳人
《詩·豳風·七月》備述農(nóng)人生活境況。因以“豳人”借指農(nóng)民。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李宰秋思》:“ 陶令 欲收秫, 豳 人思誓觥?!?/p>
陸游名句,時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