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樂還逃席,多狂慣衩衣
出自唐代李廓《雜曲歌辭。長安少年行十首》:
金紫少年郎,繞街鞍馬光。
身從左中尉,官屬右春坊。
刬戴揚(yáng)州帽,重熏異國香。
垂鞭踏青草,來去杏園芳。
追逐輕薄伴,閑游不著緋。
長攏出獵馬,數(shù)換打球衣。
曉日尋花去,春風(fēng)帶酒歸。
青樓無晝夜,歌舞歇時(shí)稀。
日高春睡足,帖馬賞年華。
倒插銀魚袋,行隨金犢車。
還攜新市酒,遠(yuǎn)醉曲江花。
幾度歸侵黑,金吾送到家。
好勝耽長行,天明燭滿樓。
留人看獨(dú)腳,賭馬換偏頭。
樂奏曾無歇,杯巡不暫休。
時(shí)時(shí)遙冷笑,怪客有春愁。
遨游攜艷妓,裝束似男兒。
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馬吹。
鶯聲催曲急,春色訝歸遲。
不以聞街鼓,華筵待月移。
賞春惟逐勝,大宅可曾歸。
不樂還逃席,多狂慣衩衣。
歌人踏月起,語燕卷簾飛。
好婦惟相妒,倡樓不醉稀。
戟門連日閉,苦飲惜殘春。
開瑣通新客,教姬屈醉人。
請(qǐng)歌牽白馬,自舞踏紅茵。
時(shí)輩皆相許,平生不負(fù)身。
新年高殿上,始見有光輝。
玉雁排方帶,金鵝立仗衣。
酒深和碗賜,馬疾打珂飛。
朝下人爭看,香街意氣歸。
游市慵騎馬,隨姬入坐車。
樓邊聽歌吹,簾外市釵花。
樂眼從人鬧,歸心畏日斜。
蒼頭來去報(bào),飲伴到倡家。
小婦教鸚鵡,頭邊喚醉醒。
犬嬌眠玉簟,鷹掣撼金鈴。
碧地?cái)€花障,紅泥待客亭。
雖然長按曲,不飲不曾聽。
注釋參考
逃席
逃席 (táoxí) 宴會(huì)中途不辭而別離去 leave a feast without leave衩衣
兩側(cè)開衩的長衣。古人用以稱男子便服,始于 唐 。 唐 李廓 《長安少年行》之六:“不樂還逃席,多狂慣衩衣?!薄顿Y治通鑒·唐僖宗乾符元年》:“ 凝 、 彥昭 同舉進(jìn)士, 凝 先及第,嘗衩衣見 彥昭 ?!?胡三省 注:“衩衣,便服不具禮也?!?元 胡三省 《通鑒釋文辨誤》卷十一:“衩衣二字,今人所常言也。凡交際之間,賓以世俗之所謂禮服來者,主欲從簡便,必使人傳言曰:‘請(qǐng)衩衣?!挽妒且员惴M(jìn)。又有服宴褻之服而遇服交際之服者,必謝曰:‘衩袒無禮。’可見衩衣之語,起於 唐 人,而通行於今世也。” 元 蔣子正 《山房隨筆》:“席上太守及諸公祇服褙子, 文龍 以緑袍居座末。坐定,供茶。 文龍 故以托子墮地,諸公戲以失禮。 文龍 曰:‘先生衩衣,學(xué)生落托?!姙橐恍?。”
李廓名句,雜曲歌辭。長安少年行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