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白居易《贈元稹》:
自我從宦游,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要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注釋參考
自我
自我 (zìwǒ) 自己 self;oneself 自我吹噓 與現(xiàn)實有關(guān)的個性的意識部分 ego從宦
(1).猶言做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偉長 從宦於 青 土?!?唐 武元衡 《兵行褒斜谷作》詩:“矢槖弧室豈領軍,儋爵食祿由從宦?!?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士大夫捐親戚,棄墳墓,以從宦於四方者,宣力之餘,亦欲取樂,此人之至情也?!?/p>
(2).指家屬跟隨在任內(nèi)。 清 曾國藩 《陳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銘》:“吾妻從宦五年,既歿而斂,求衵衣,無一完者,吾之貧可知也?!?/p>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 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p>
白居易名句,贈元稹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