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億《偶興》:
芳蘭琴滋九畹,琴蕭蒿亦旁植。
威鳳翔丹山,鴟梟猶接翼。
雅琴歌南風,蛙鳴不容息。
驪珠媚清川,魚目光激射。
薰蕕豈同器,云壤自懸隔。
咄咄來逼人,薨薨止于棘。
發(fā)跡由屠沽,操心希桀跖。
天形固殘毀,吏曹嘗擯斥。
狠羊遠刀杌,黠馬委銜策。
心同溪壑險,惡比邱山積。
天聽本聰明,神道憂正直。
當用禦魑魅,豈令為琴蜮。
春喉魯陽戈,鉤頸子云戟。
肉委餓虎蹊,尸投窮發(fā)北。
饑鷹礪吻啄,猰貐磨牙食。
魂氣縶酆都,膏血涂荒磧。
去草絕本根,決疽恣鍼石。
所居必污潴,遺種盡刳剔。
渠魁已殲殄,非類彌怵惕。
稂莠既芟夷,善苗漸滋殖。
君子益知命,視履如平昔。
小人競革音,滅身在漏刻。
堯民率可琴,湯網(wǎng)從此釋。
永躋仁壽期,共造華胥域。
注釋參考
驪珠
(1).寶珠。傳說出自驪龍頷下,故名?!肚f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唐 溫庭筠 《蓮浦謠》:“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圓亦搖蕩?!?明 劉兌 《嬌紅記》:“紅牙緩引驪珠串,個個一般圓?!?清 卓爾堪 《海市歌》:“龍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p>
(2).比喻珍貴的人或物?!赌淆R書·倖臣傳論》:“長主君世,振裘持領,賞罰事殷,能不踰漏,宮省咳唾,義必先知。故能窺盈縮於望景,獲驪珠於龍睡。” 唐 元稹 《贈童子郎》詩:“ 楊公 莫訝清無業(yè),家有驪珠不復貧。”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解元抄襲陳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猶未定元。外舅適得一卷,大喜,以為獨得驪珠矣。”《孽?;ā返谑兀骸斑@回 章自蜚 、 聞韻高 都沒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鱗爪罷了?!?/p>
(3).楊梅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果蓏·楊梅》:“ 陸游 詩:‘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頷得驪珠?!?,謂楊梅也?!?/p>
(4).龍眼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龍眼》。
魚目
(1).魚的眼珠子?!渡袝髠鳌肪硪幌拢骸皷|海:魚須、魚目?!?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自連珠以下,擬者間出。 杜篤 、 賈逵 之曹, 劉珍 、 潘勖 之輩,欲穿明珠,多貫魚目?!?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 卞和 恥?!?胡先驌 《詩別蕭叔絅燕京》:“碔砆魚目徵上選,遺珠棄璧空晶瑩。”參見“ 魚目混珠 ”。
(2).淚眼。 唐 李賀 《題歸夢》詩:“勞勞一寸心,燈花照魚目?!?董懋策 注:“魚目,淚目也?!?王琦 匯解:“魚目有珠,故以喻含淚珠之目。”
(3).相傳鰥魚眼睛終夜不閉,舊稱無妻曰鰥,故詩文中多以魚目用為無偶獨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農 《短睡十韻》:“長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陽臺 ……斯須拱揖遽別去,依舊獨眠魚目開。”
(4).駿馬名。《漢書·西域傳贊》:“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駿馬名也。”
(5).俗以湯未煮沸者為盲湯,初沸稱蟹眼,漸大稱“魚目”,也稱魚眼。 唐 陸羽 《茶經(jīng)·煮》:“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p>
激射
(1).噴射;沖擊。 南朝 宋 鮑照 《山行見孤桐》詩:“奔泉冬激射,霧雨夏霜淫。” 宋 梅堯臣 《與仲文子華陪觀新水硙》詩:“激射聊因勢,回環(huán)豈息機?!?/p>
(2).引申指文勢奔放。 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治散文者,工於離合激射之法,以神韻為主,則便於空疏。”
(3).謂雷電閃擊。 漢 王充 《論衡·雷虛》:“盛夏之時,太陽用事,陰氣乘之。陰陽分爭,則相校軫。校軫則激射。激射為毒,中人輒死,中木木折,中屋屋壞。”
楊億名句,偶興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