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兩漢司馬遷《五帝本紀贊》: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
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
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
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
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予觀《春秋》《國語》,其發(fā)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
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
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注釋參考
書缺有間
《史記·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説?!?張守節(jié) 正義:“言《古文尚書》缺失其間多矣,而無説 黃帝 之語。”后因以“書缺有間”泛指古書殘缺已有多年。如:這個問題我們原想仔細研究一下,可惜書缺有間,要考辨清楚幾乎是不可能了。
時見
(1).指諸侯不在規(guī)定期間朝見天子?!吨芏Y·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鄭玄 注:“時見者,言無常期。”
(2).常見。 唐 李白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唐 戴叔倫 《過柳溪道院》詩:“日斜深巷無人跡,時見梨花片片飛?!?/p>
司馬遷名句,五帝本紀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江神子(賦碧沼小庵)——— 吳文英〔宋代〕
- 賦江西立上人中巖——— 李功父〔宋代〕
- 過涪州懷伊川涪翁兩先生——— 李曾伯〔宋代〕
- 送表侄趙子億之官滄州兼簡通守李延寧——— 賀鑄〔宋代〕
- 為章道祖頗及葛藤踴山閣——— 葛立方〔宋代〕
- 獨處二首——— 陸游〔宋代〕
- 賈鹿泉屢約一出小詩代行十首——— 陳杰〔宋代〕
- 菩薩蠻·秋風掃盡閑花——— 佚名〔宋代〕
- 春雨遣興——— 陳宗遠〔宋代〕
- 黃岡——— 白玉蟾〔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