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方山子傳》: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
少時(shí)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
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
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
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shí)也。
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
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
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
獨(dú)念方山子少時(shí),使酒好劍,用財(cái)如糞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
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
方山子怒馬獨(dú)出,一發(fā)得之。
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伲箯氖掠谄溟g,今已顯聞。
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
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
皆棄不取,獨(dú)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
方山子倘見之歟?
注釋參考
蔬食
(1).指草木的果實(shí)?!抖Y記·月令》:“﹝仲冬之月﹞山林藪澤,有能取蔬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奪者,罪之不赦?!?鄭玄 注:“草木之實(shí)為蔬食?!?孔穎達(dá) 疏:“山林蔬食,榛栗之屬;藪澤蔬食,蔆芡之屬?!薄逗鬂h書·和帝紀(jì)》:“壬午,令郡縣勸民蓄蔬食以助五穀。”
(2).粗食。以草菜為食?!墩撜Z·鄉(xiāng)黨》:“雖蔬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薄逗鬂h書·竇章傳》:“﹝ 章 ﹞居貧,蓬戶蔬食,躬勤孝養(yǎng),然講讀不輟。” 唐 杜甫 《贈(zèng)李白》詩:“野人對腥羶,蔬食常不飽。”《明史·軒輗傳》:“居常蔬食,妻子親操井臼。”
不與
不與 (bùyǔ) 不贊成 do not grant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鳌ゑR中錫《中山狼傳》相聞
(1).彼此都能聽到。極言距離之近?!独献印罚骸班弴嗤?,雞犬之聲相聞。” 晉 陶潛 《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宋 蘇軾 《表忠觀碑》:“四時(shí)嬉游,歌舞之聲相聞?!?mao{1~1}澤{1*1}東 《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2).互通信息;互相通報(bào)?!逗鬂h書·隗囂傳》:“自今以后,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gòu)之言?!薄毒劳ㄑ浴す饐T外途窮懺悔》:“有十餘年不相聞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諸王傳三·貝子彰泰》:“將軍 蔡毓榮 調(diào)遣 漢 兵,今進(jìn)取 貴州 ,若不相聞,恐礙軍機(jī)?!?/p>
蘇軾名句,方山子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