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萬里《送劉童子》:
天上麒麟地上行,掌中珠玉月中生。
瀾翻六籍吞諸子,聲動(dòng)三公及九卿。
別有詩書真事業(yè),不應(yīng)童子是勛名。
長成來奏三千牘,桃李春風(fēng)冠集英。
注釋參考
瀾翻
(1).亦作“ 瀾飜 ”。水勢翻騰貌?!缎彤嬜V·董羽》:“﹝ 董羽 ﹞畫水於玉堂北壁,其洶涌瀾飜,望之若臨煙江絶島間?!?/p>
(2).比喻言辭滔滔不絕。 唐 韓愈 《記夢》詩:“絜攜陬維口瀾翻,百二十刻須臾閒。” 宋 蘇軾 《戲用晁補(bǔ)之韻》:“知君忍飢空誦詩,口頰瀾翻如布穀?!?清 錢謙益 《漳浦劉府君合葬墓志銘》:“先母授二子書,瀾翻成誦,乃令就塾?!?/p>
(3).形容筆力或文章氣勢奔放跌宕。 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三:“ 蘇 黃 米 薛 筆勢瀾翻,各有趨向?!?清 趙翼 《甌北詩話·黃山谷詩》:“ 東坡 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故雖瀾翻不窮,而不見有矜心作意之處?!?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金圣嘆》:“下筆益機(jī)辨瀾翻,常有神助。” 黃質(zhì) 《題朱生君實(shí)延齡遺墨》詩:“虛齋兀坐訥不言,文詞脫手如瀾翻?!?/p>
六籍
(1).即六經(jīng)?!段倪x·班固<東都賦>》:“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 李善 注:“六籍,六經(jīng)也?!?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十:“如何絶世下,六籍無一親?!?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 祖龍 一炬,六籍煙飛,然博士掌故,猶未焚也?!?清 龔自珍 《送夏進(jìn)士序》:“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訓(xùn)萬祀矣?!?/p>
(2).佛教著作《大般若經(jīng)》、《金剛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楞伽經(jīng)》、《圓覺經(jīng)》、《楞嚴(yán)經(jīng)》,號稱禪家六籍。
諸子
諸子 (zhūzǐ) 先秦時(shí)期各個(gè)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或他們的著作 the exponents of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pre-Qin times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or their works 諸子及經(jīng)史?!鳌?顧炎武《復(fù)庵記》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jīng)邦,燮理陰陽?!币徽f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shí)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張守節(jié)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jī)務(wù)?!薄稌x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diào)七政,和陰陽之官也?!?/p>
九卿
(1).古代中央政府的九個(gè)高級官職?!吨芏Y·考工記·匠人》:“外有九室,九卿居焉。” 鄭玄 注:“六卿三孤為九卿,三孤佐三公論道,六卿治六官之屬?!睔v代多設(shè)九卿。 周 以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九卿。 秦 以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nèi)史、少府為九卿。 漢 以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司農(nóng)、少府為九寺大卿(即九卿)。以后各朝的名稱、司職略有不同。
(2).星座名。 漢 張衡 《周天大象賦》:“五座參一帝之謀,九卿踵三公之跡?!薄稌x書·天文志上》:“三公北三星曰九卿內(nèi)坐,主治萬事,九卿西五星曰內(nèi)五諸侯,內(nèi)侍天子,不之國也?!?/p>
楊萬里名句,送劉童子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4省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