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劉鑒《見提舉蔡澗松》:
今人標(biāo)致古心胸,吉士依歸有澗松。
白發(fā)半頭身欲鶴,蒼髯千丈氣如龍。
三年博士留韓愈,十載中郎老蔡邕。
根腳青原培植久,蓬萊行上最高峰。
注釋參考
今人
現(xiàn)代人;當(dāng)代人。與“古人”相對。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端肅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郭小川 《西出陽關(guān)》詩:“風(fēng)砂呵風(fēng)砂,只望你不把今人當(dāng)古人!”
標(biāo)致
標(biāo)致 (biāozhi) 外表、風(fēng)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喚起美感上的極大享受的 beautiful;handsome 標(biāo)致的面孔心胸
心胸 (xīnxiōng) 猶“心中”,“內(nèi)心” breadth of mind吉士
(1).猶賢人?!稌ち⒄罚骸袄^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薄稘h書·元帝紀(jì)》:“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賢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顏師古 注:“吉,善也。” 宋 葉適 《上寧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一:“ 召康公 為 成王 賦《卷阿》之詩,言求賢用吉士?!?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所為歌誦其主之壽考福祿,而兼及於吉人吉士之多也?!?/p>
(2).男子之美稱。《詩·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薄缎咽篮阊浴烫貋y點鴛鴦譜》:“ 劉 氏女因嫂而得夫,懷吉士初非衒玉。” 清 李漁 《蜃中樓·耳卜》:“堪笑我誘人吉士,反自懷春?!?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補救世道文件四種》:“從此老喉嘹喨,吟關(guān)關(guān)之雎鳩;吉士駢填,若浩浩乎河水?!?/p>
(3).古 新羅國 官名?!侗笔贰ば铝_傳》:“其官有十七等;一曰伊罰干,貴如相國,次伊尺干……次吉士,次大烏,次小烏,次造位。”
(4). 明 清 時庶吉士的簡稱。 清 桂文燦 《經(jīng)學(xué)博采錄》卷九:“ 休寧 戴東原 吉士 震 ,少從 婺源 江慎修 明經(jīng)游,通天地人之學(xué)?!?清 桂文燦 《經(jīng)學(xué)博采錄》卷九:“ 胡君 癸未下第,南歸,與吉士同舟,至 富春江 乃別?!?/p>
依歸
(1).依托;依靠。《書·金縢》:“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薄逗鬂h書·光武帝紀(jì)上》:“維宗室列侯為 王莽 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宋 曾鞏 《越州趙公救災(zāi)記》:“天子?xùn)|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為得其依歸。” 徐特立 《我和黨有歷史上不可分離的關(guān)系》:“馬日事變時,左派渙散,沒有組織,在政治上失其依歸?!?/p>
(2).尊奉;遵循。 唐 李翱 《謝楊郎中書》:“竊惟當(dāng)茲之士,立行光明,可以為后生之所依歸者,不過十人焉?!?明 馬中錫 《辠言》:“ 太公 竭力依歸以樹勛名, 伯夷 則極口唾斥以豁憤恨,是何大異也!”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萬眾青年所依歸的 魯迅先生 ,竟于十月十九日的黎明……棄我們而溘然長逝了?!?/p>
(3).目的;宗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羅臺山》:“ 臺山 之學(xué),以九容為規(guī)矩,以九思為主縡,以有物必有則為依歸?!?孫中山 《制定建國大綱宣言》:“《建國大綱》者,以掃除障礙為開始,以完成建設(shè)為依歸?!?鄒韜奮 《抗戰(zhàn)以來·開場白》:“記者執(zhí)筆寫本文時,遇有所檢討或批評……以有益于國家民族為依歸,決無意攻訐任何方面或任何個人?!?/p>
澗松
見“ 澗底松 ”。
劉鑒名句,見提舉蔡澗松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開車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