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中三昧語(yǔ),藥我貪瞋毒
出自宋代郭三益《韋羌山式公綠筠庵詩(shī)》:
道人棲碧山,云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緣已熟。
更尋妙高頂,超然具幽筑。
古林插空青,寒筠抱巖綠。
時(shí)攜貝葉書(shū),步入深林讀。
云衣冷蕭條,靜對(duì)含煙玉。
客來(lái)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獲禪虎,晝引銜花鹿。
庵中三昧語(yǔ),藥我貪瞋毒。
何當(dāng)脫雙鳧,藜杖追高躅。
注釋參考
三昧
三昧 (sānmèi) 佛教用語(yǔ),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lǐng),真諦 (Budd.)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knack;secret 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懹巍妒咀舆^(guò)》 深得其中三昧瞋毒
梵語(yǔ)krodha意譯。佛教語(yǔ)?!叭尽敝?。三毒之中,此為最?lèi)骸?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guó)》:“王以弘濟(jì)為心,龍乘瞋毒作暴,僧伽藍(lán)、窣堵波六壞七成?!眳⒁?jiàn)“ 三毒 ”。
郭三益名句,韋羌山式公綠筠庵詩(sh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