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歐陽(yáng)修《五代史宦官傳序》: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guó),其源深于女禍。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xí),其為心也專(zhuān)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
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
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yuǎn),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shì)日益孤。
勢(shì)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
患已深而覺(jué)之,欲與疏遠(yuǎn)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
雖有圣智,不能與謀。
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
故其大者亡國(guó),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lèi),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yàn)槿酥髡撸怯B(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shì)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而勢(shì)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禍者”,謂此也。
可不戒哉?
- 5瓦片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