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震《鷓鴣天(春暮)》:
橫素橋邊景最佳。
綠波清淺見瓊沙。
銜泥燕子迎風絮,得食魚兒趁浪花。
春已暮,日初斜。
畫船簫鼓是誰家。
蘭橈欲去空留戀,醉倚闌干看晚霞。
注釋參考
泥燕
銜泥的燕子。 清 方文 《錢九章招同麻孟璿沉景山園集》詩:“窗臨桂樹巢泥燕,塘滿楊花長絮魚?!?/p>
風絮
隨風飄悠的絮花。多指柳絮。 唐 薛能 《折楊柳》詩之二:“閒想 習池 公宴罷,水蒲風絮夕陽天?!?宋 陸游 《柳》詩之二:“只恐無情堤上柳,又將風絮送春歸。” 明 劉基 《漫成》詩之四:“不禁風絮亂,寂寞掩重簾。”
食魚
比喻幕賓受到重視、優(yōu)待。語出《戰(zhàn)國策·齊策四》:“ 齊 人有 馮諼 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 孟嘗君 ,愿寄食門下……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 孟嘗君 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唐 方干 《贈處州段郎中》詩:“德重自將天子合,情高元與世人疏。寒潭是處清連底,賓席何心望食魚?!?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余﹞一旦為少保 胡公 羅致幕府……食魚而居廬,人爭榮而安之,而己深以為危?!?/p>
趁浪
亦作“趂浪”。1.趕熱鬧,湊熱鬧。 宋 范公偁 《過庭錄》:“ 元祐 間,伶人 丁線見 教坊長,以諧俳稱…… 呂汲公 忠宣 拜相,日以任重為憂,容色愁厲,未嘗少解。 丁生 及副 丁石 ,參謝 忠宣 。 丁線見 言曰:‘餓殺樂人也,相公?!?丁石 曰:‘今時和歲豐,朝野歡樂,爾何餓為?’ 線見 指 忠宣 而言曰:‘是他著這幾個好打閧趂浪,我輩衣食何患?!?忠宣 亦為一嗤?!?/p>
(2).隨波逐流。 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一折:“我這一恍鐵石心,不比你趁浪風塵怨?!?/p>
張震名句,鷓鴣天(春暮)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