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退示官吏
泉源在庭戶,洞壑當(dāng)門前。
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
忽然遭世變,數(shù)歲親戎旃。
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jié),引竿自刺船。
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翻譯和注釋
原序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譯文
癸卯年,西原賊人攻入道州城,焚燒殺戮掠奪,幾乎掃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賊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領(lǐng)邵州,卻不侵犯道州邊境而去。難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敵嗎?不過是蒙受賊人的哀憐而巳。催繳賦稅的官吏為什么還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詩一篇給官吏們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隱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經(jīng)過我家門口,山澗洞谷對著我家門前。
田租賦稅有個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穩(wěn)酣眠。
忽然間遭遇到世道突變,數(shù)年來親自從軍上前線。
如今我來治理這個郡縣,又遇到蠻夷來騷擾侵犯。
縣城太小蠻夷無意洗劫,百姓貧窮他們也覺可憐。
因此他們攻陷鄰縣境界,唯有這個道州獨自保全。
奉皇命來收租稅的使臣,難道還比不上盜賊慈善?
現(xiàn)在那橫征暴斂的官吏,催賦逼稅恰如火燒油煎。
誰忍心斷絕人民的生路,換取時世所稱贊的忠賢?
我想辭去官職丟棄符節(jié),拿起竹篙自己動手撐船。
帶領(lǐng)全家回到魚米之鄉(xiāng),告老歸隱住在那江湖邊。
韻譯
唐代宗廣德元年,西原的賊人攻入道州城,
焚燒殺戮掠奪,幾乎掃光全城才走。
第二年,賊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領(lǐng)邵州,
卻不侵犯道州邊境而去。難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敵嗎?
只是受到賊人哀憐而巳。諸官吏為何如此殘忍苦征賦斂?
因此作詩一篇給官吏們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隱居了二十年。
清澈的源泉就在家門口,洞穴溝壑橫臥在家門前。
田租賦稅有個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穩(wěn)酣眠。
忽然間遭遇到世道突變,數(shù)年來親自從軍上前線。
如今我來治理這個郡縣,山中的夷賊又常來擾邊。
縣城太小夷賊不再屠掠,人民貧窮他們也覺可憐。
因此他們攻陷鄰縣境界,這個道州才能獨自保全。
使臣們奉皇命來收租稅,難道還不如盜賊的心肝?
現(xiàn)在那橫征暴斂的官吏。催賦逼稅恰如火燒火煎。
誰愿意斷絕人民的生路,去做時世所稱贊的忠賢?
我想辭去道州刺史官職,拿起竹篙自己動手撐船。
帶領(lǐng)家小去到魚米之鄉(xiāng),歸隱老死在那江湖之邊。
注釋
癸卯歲:即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
道縣:今湖南縣道縣。
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屬湖南省。
邊鄙:邊境。
與:通“歟”,嗎。
昔歲:從前。
庭戶:庭院。
洞壑(hè):山洞,溝壑。
井:即“井田”;井稅:這里指賦稅。
晏:晚。
世變:指安史之亂所帶來的社會動蕩。
戎旃(zhān):戰(zhàn)旗,一說為軍帳。
典:治理、掌管。
見全:被保全。
將王命:奉皇上的旨意。
絕:斷絕。
委:棄。符節(jié):古代朝廷傳達(dá)命令或征調(diào)兵將用的憑證。委符節(jié):辭官。
引竿:拿釣竿,代指隱居。刺船:撐船。
將:帶著。就:靠近。
湖:一作“?!薄?/p>
賊退示官吏問答
問:《賊退示官吏》的作者是誰?
答:賊退示官吏的作者是元結(jié)
問:賊退示官吏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賊退示官吏是唐代的作品
問:賊退示官吏是什么體裁?
答:五古
問: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出自 唐代元結(jié)的《賊退示官吏》
問: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的下一句是 泉源在庭戶,洞壑當(dāng)門前。
問:出自元結(jié)的名句有哪些?
答:元結(jié)名句大全
賊退示官吏賞析
【評析】:
這是斥責(zé)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的詩。詩序交代了歷史背景,然后在詩中表現(xiàn)了官吏不顧人民死活,與“夷賊”比較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全詩共分四段。前六句為第一段,寫昔歲太平日子,生活的安適。七至十四句為第二段,寫“今”,寫“賊”。對“賊”褒揚。十五至廿句,為第三段,寫“今”,寫“官”。抨擊官吏,不顧喪亂人民之苦,橫征暴斂。最后四句為第四段,寫自己的心志:寧愿棄官,也不愿做所謂“忠臣、賢臣”。寧愿歸隱江湖,潔身自好,也不愿作為幫兇,坑害人民。
詩直陳事實,直抒胸臆,不雕琢矯飾,感情真摯。不染污泥、芳潔自好。
--翻譯、評析:劉建勛
【簡析】:
這首詩表達(dá)了詩人對朝廷租庸使們橫征暴斂的強烈不滿,詞意深沉,感情憤激。這對本身也是官吏的作者來說,難能可貴。
TO THE TAX-COLLECTORS
AFTER THE BANDITS RETREAT
In the year Kuimao the bandits from Xiyuan entered Daozhou, set fire, raided, killed, and looted. The whole district was almost ruined. The next year the bandits came again and, attacking the neighbouring prefecture, Yong, passed this one by. It was not because we were strong enough to defend ourselves, but, probably, because they pitied us. And how now can these commissioners bear to impose extra taxes? I have written this poem for the collectors' information.
I still remember those days of peace --
Twenty years among mountains and forests,
The pure stream running past my yard,
The caves and valleys at my door.
Taxes were light and regular then,
And I could sleep soundly and late in the morning-
Till suddenly came a sorry change.
...For years now I have been serving in the army.
When I began here as an official,
The mountain bandits were rising again;
But the town was so small it was spared by the thieves,
And the people so poor and so pitiable
That all other districts were looted
And this one this time let alone.
...Do you imperial commissioners
Mean to be less kind than bandits?
The people you force to pay the poll
Are like creatures frying over a fire.
And how can you sacrifice human lives,
Just to be known as able collectors?
...Oh, let me fling down my official seal,
Let me be a lone fisherman in a small boat
And support my family on fish and wheat
And content my old age with rivers and lakes!
此詩和《舂陵行》都是作者反映社會現(xiàn)實,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而在斥責(zé)統(tǒng)治者對苦難人民的橫征暴斂上,此詩詞意更為深沉,感情更為憤激。
詩前的序交待了作詩的原委。癸卯歲,即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十二月,廣西境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西原蠻”發(fā)動了反對唐王朝的武裝起義,曾攻占道州(州治在今湖南道縣)達(dá)一月余。第二年五月,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蠻”又攻破了鄰近的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和邵州(州治在今湖南邵陽),卻沒有再攻道州。詩人認(rèn)為,這并不是官府“力能制敵”,而是出于“西原蠻”對戰(zhàn)亂中道州人民的“傷憐”,相反,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卻不能體恤人民,在道州百姓“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舂陵行》)的情況下,仍舊殘酷征斂,有感于此,作者寫下了這首詩。元結(jié)把起義的少數(shù)民族稱之為“賊”,固然表現(xiàn)了他的偏見,但在詩中,他把“諸使”和“賊”對比起來寫,通過對“賊”的有所肯定,來襯托官吏的殘暴,這對本身也是個“官吏”的作者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全詩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寫“昔”。頭兩句是對“昔”的總的概括,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長期的隱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三、四句寫山林的隱逸之樂,為后文寫官場的黑暗和準(zhǔn)備歸老林下作鋪墊。這一段的核心是“井稅有常期”句,所謂“井稅”,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賦稅,這里借指唐代按戶口征取定額賦稅的租庸調(diào)法;“有常期”,是說有一定的限度。顯然作者把人民沒有額外負(fù)擔(dān)看作是年歲太平的主要標(biāo)志,是“日晏猶得眠”即人民能安居樂業(yè)的重要原因,對此進行了熱情歌頌,便為后面揭露“今”時統(tǒng)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設(shè)下了伏筆。
第二段從“忽然”句到“此州”句,寫“今”,寫“賊”。前四句先簡單敘述自己從出山到遭遇變亂的經(jīng)過:安史之亂以來,元結(jié)親自參加了征討亂軍的戰(zhàn)斗,后來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西原蠻”發(fā)生變亂。由此引出后四句,強調(diào)城小沒有被屠,道州獨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貧傷可憐”,也即“賊”對道州人民苦難的同情,這是對“賊”的褒揚。此詩題為“示官吏”,作詩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戒官吏,所以寫“賊”是為了寫“官”,下文才是全詩的中心。
第三段從“使臣”句至“以作”句,寫“今”,寫“官”。一開始用反問句把“官”和“賊”對照起來寫:“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奉了皇帝之命來催征賦稅的租庸使,難道還不如“賊”嗎?這是抨擊官吏,不顧喪亂地區(qū)人民死活依然橫征暴斂的憤激之詞,是元結(jié)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點睛之筆。而下兩句指陳事實的直接描寫:“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更活畫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實情景。和前面“井稅”兩句相照應(yīng),與“昔”形成鮮明對比,對征斂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接下來的兩句:“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意為怎能斷絕人民的生路,去做一個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所認(rèn)為的賢能官吏呢?以反問的語氣作出了斷然否定的回答,揭示了“時世賢”的殘民本質(zhì)?!敖^人命”和“傷可憐”相照應(yīng),“時世賢”與“賊”作對比,這里對“時世賢”的諷刺鞭撻之意十分強烈。更為可貴的是詩人在此公開表明自己不愿“絕人命”,也不愿作“時世賢”的決絕態(tài)度,并以此作為對其他官吏的一種告戒。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歸老”句,向官吏們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個官吏,他是不能違“王命”的,可是作“征斂者”吧,他又不愿“絕人命”,如何對待這一矛盾的處境呢?詩人的回答是:寧愿棄官,歸隱江湖,也絕不去做那種殘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謂賢臣。這是對統(tǒng)治者征斂無期的抗議,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觸摸到作者那顆關(guān)心民瘼的熾熱之心。
元結(jié)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愛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文學(xué)上反對“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篋中集序》)的浮艷詩風(fēng),主張發(fā)揮文學(xué)“救時勸俗”(《文編序》)的社會作用。這首詩不論敘事抒情,都指陳事實,直抒胸臆,沒有一點雕琢矯飾的痕跡,而詩中那種憂時愛民的深摯感情,如從胸中自然傾泄,自有一種感人之處,亦自能在質(zhì)樸之中成其渾厚,顯示出元結(jié)詩質(zhì)樸簡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沈德潛說:“次山詩自寫胸次,不欲規(guī)模古人,而奇響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門徑。”(《唐詩別裁》)這樣的評論是恰如其分的。(吳小林)
- 方城驛逢孟侍御走馬溫湯直隼飛,相逢矍鑠理征衣。軍中得力兒男事,入驛從容見落暉。
- 送包處士秋思枕月臥瀟湘,寄宿慈恩竹里房。性急卻于棋上慢,身閑未免藥中忙。休拋手網(wǎng)驚龍睡,曾掛頭巾拂鳥行。聞?wù)f石門君舊隱,寒峰濺瀑壞書堂。
- 蕃丙午冬分宜見公度簿公尊兄已而邂逅于宜春近事真堪深駭,欲言未可輕論。喚起莊周蝶夢,多由杜宇啼魂。
- 送柳宜歸折腳鐺邊煨淡粥,曲枝桑下飲離杯。書生不是南遷客,魑魅驚人須早回。
- 賀趙宰夫美任生子趙侯德與甘棠種,制邑三年民善頌。玉皇有詔趣歸班,一夜長庚來入夢。豐江羅峰神秀奪,龍泉太阿光芒動。玉女擎香龍吐水,慈云親抱麒麟送。懷玉仙人秀眉目,披羽笑出蓬萊洞。奇骨崢嶸千里駿,異采繽紛九苞鳳。人生有子萬事足,又值朝天欲飛鞚。驪珠在掌鳧,慶事方新殊渥重。周公為父伯禽子,清廟明堂要梁棟。長成傳取魁衣缽,天生奇材須大用。此兒見說骨已異,壯氣沖天搖螮蝀。我識英物試使啼,他日定當(dāng)磐石宋。
- 登焦山二首野曠天平入,潮生海倒流。帆余閩嶠色,雁帶玉關(guān)秋。齋近鳥鳶集,漁殘綱罟收。雖云是吾土,茲日始能游。
- 詩品二十四則·纖秾標(biāo)簽:議論采采流水,蓬蓬遠(yuǎn)春。窈窕深谷,時見美人。碧桃滿樹,風(fēng)日水濱。柳陰路曲,流鶯比鄰。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 跋余伯益所藏張欽夫書西銘短紙二首一高一下一中央,怙恃兼儂豈別房。撞過煙樓休劣相,秪如郎罷也無良。
- 負(fù)暄宵寒臥增裯,晝寒起增衣。何如負(fù)暄樂,高堂日暉暉。引光扉盡辟,追影榻屢移。妙趣久乃酣,瞑目潛自知。初如擁紅爐,凍粟消頑肌。漸如飲醇醪,暖力中融怡。欠神百骸舒,爬搔隨意為。稍回驕佚氣,頓改酸寒姿。薰然沐慈仁,天恩豈余私。愿披橫空云,四海同熙熙。矯首望扶桑,傾心效園葵。
- 寄報恩長老恭率翁報恩千楹歸一炬,佛也不能逃劫數(shù)。寶坊化作瓦礫場,堪笑月庭來壘駢。率翁修造鳳樓手,第一能將無作有。神工作舍鬼筑墻,鞭笞木石能飛走。風(fēng)斤月斧日紛然,行看華屋突兀在眼前。好留一室狂客,早晚來參文字禪。
- 揚鞭入王門,四面人熙熙——— 黃滔喜翁文堯員外病起
- 要夏結(jié)清陰,蔭我醉眠石——— 舒邦佐以昌黎驗長常攜尺為韻賦筍五首
- 我遊巴陵,始識公面——— 陸游呂真人贊二首
- 寺中毀,有僧余者來,法鼓自鳴,道場復(fù)興——— 黎廷瑞蕪湖吉祥寺
- 上煙際危亭,彩筆題石——— 曹冠蘭陵王(涵碧)
- 繡簾朱轂逢花住,錦幨銀珂觸雨游——— 于鵠長安游
- 忽羨后生連榻話,獨依寒燭一齋空——— 韋應(yīng)物簡陟、巡、建二甥(盧氏生)
- 素志不為溫飽計,赤心未報圣明恩——— 岳珂庚子三月二十七日又易守當(dāng)涂四月十一日發(fā)辭
- 此后莫教塵點染,他年長照歲寒姿。——— 佚名青蘿帳女贈穆郎
- 忽來數(shù)紙丁寧甚,恍憶他時繾綣同——— 趙蕃早歲
- 10擋不住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