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卻多次往來于山寺以致讓山寺討厭。在有味與無味之間追求生活樂趣,在材與不材之間度過一生。
我寧可保持自我的獨立人格,也不趨炎附勢獵取功名。走遍人間,過了大半生還是走上了歸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鳥是我的好弟兄。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等,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長安路:喻指仕途。長安,借指南宋京城臨安。
厭逢迎:往來山寺次數(shù)太多,令山寺為之討厭。此為調(diào)侃之語。
鷓鴣天·博山寺作問答
問:《鷓鴣天·博山寺作》的作者是誰?
答:鷓鴣天·博山寺作的作者是辛棄疾
問:鷓鴣天·博山寺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鷓鴣天·博山寺作是宋代的作品
問:鷓鴣天·博山寺作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不向長安路上行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不向長安路上行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博山寺作》
問:不向長安路上行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不向長安路上行 的下一句是 卻教山寺厭逢迎。
問: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鷓鴣天·博山寺作賞析
按理說四十多歲正是人生建功立業(yè)之心最盛,最能奮發(fā)作為之時,然而詞的開首兩句卻說;“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贝笠馐钦f,他已經(jīng)不再心向國都,不再在意天下國家之事了,只流連于博山寺和它周圍的山水,使得它都厭于逢迎我了。辛棄疾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難道他真的已經(jīng)忘情于山水游樂,把北復(fù)中原的大志拋諸腦后了么?下邊兩句“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钡涑觥肚f子》,貌似超脫,要安于歸隱平淡的生活,自得其樂,做不材之材以終其年。事實上,上片四句是怨辭反說,辛棄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閑適平淡的生活,置國家天下于不顧,只是當(dāng)權(quán)者對他始終若即若離,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幾乎二十年的時間里被閑置不用,素志不展。于是在這首詞中,他字面上超然閑逸之詞,實則包含著對當(dāng)權(quán)者的激憤與積怨,只是不易察覺罷了。下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聲名。下一句說人生歷盡世事,到頭來還是要歸于田園,躬耕田畝。最后兩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毙翖壖惨馔杏谒芍窕B,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許也包含著對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鳥好弟兄,只有他們不會讓辛棄疾傷心失望。
- 太子深擒虎臨門事已休,獨馀孺子不驚憂。閣中危坐能宣令,略洗雙親入井羞。
- 余舊在錢塘伯固開西湖今方請越戲謂伯固可復(fù)已分江湖送此生,會稽行復(fù)得岑成。鏡湖席卷八百里,坐嘯因君又得名。
- 東嶺云罅漏斜日,駕言東嶺行。鴉翻半天黑,鷺起一川明。小立照溝水,欲歸聞角聲。君看浮世事,何處異棋枰?
- 石州慢 赴召史館,與德新丈別於岳祠西新店系筑行歌,鞍馬賦詩,年少豪舉。從渠里社浮沈,枉笑人間兒女。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樓,江山信美非吾土。天地一飛鴻,渺翩何許。*旅。山中父老相逢,應(yīng)念此行良苦。幾許虛名,誤卻東家雞黍。漫漫長路,蕭蕭兩鬢黃塵,騎驢漫與行人語。詩句欲成時,滿西山風(fēng)雨。
- 點絳唇翠幄園林,火云方綻南薰起。玉輪天外。夜色涼如水。況有清歌,勸我尊浮蟻。拚沈醉。萬花叢里。一枕朦朧睡。
- 李員外寄紙筆(李伯康也,郴州刺史)題是臨池后,分從起草馀。兔尖針莫并,繭凈雪難如。莫怪殷勤謝,虞卿正著書。
- 水龍吟 代玄覽和東泉學(xué)士自壽之作 案此古來宰相神仙,有誰得似東泉老。今朝佳宴,楊枝解唱,花枝解笑。鐘鼎山林,同時行輩,故人應(yīng)少。問功成身退,何須更學(xué),鴟夷子,煙波渺。我自深衣獨樂,盡從渠、黃塵烏帽。后來官職清高,一品還他三少。不須十載光陰,渭水相逢,又入非熊夢了。到恁時、拂袖逍遙,勝戲十洲
- 雪晴夜來露生謝嫦娥,造得清霜爾許多。底事日高猶未落,看他青女嫁羲和。
- 瀟湘八景圖江天暮雪癡云貼水天四垂,寒鴉凍雀無樹棲。紛紛萬頃水花亂,光眩銀海迷東西。中有輕舠移斷浦,玉笠瓊蓑一漁父。鼓枻而歌歌豐年,田家有麥無愁苦。
- 聽蟬八絕句一只初來報早秋,又添一只說新愁。兩蟬對語雙垂柳,知斗先休斗后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