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
西州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有情風從萬里之外卷潮撲來,無情時又送潮返回。請問在錢塘江上或西興渡口,我倆共賞過幾次夕陽斜暉?用不著仔細思量古今的變遷,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誰像我東坡蘇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進的機會。
記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煙的云霏。算起來詩人中相處得宜。如我與您這樣的友情,確實稀微,彌足珍貴。約定日后,像東晉宰相謝安那樣,沿著直通大海的長江航道,向東引退、回歸。別讓這一高雅志向與未來事實彼此違背。不應(yīng)在西州路上回首慟哭,為了我而沾濕衣襟,灑落淚水。
注釋
八聲甘州:詞牌名。源于唐大曲,又名《甘州》、《瀟瀟雨》。
參寥子:即僧人道潛,字參寥,浙江于潛人。精通佛典,工詩,蘇軾與之交厚。元祐六年(1091年),蘇軾應(yīng)召赴京后,寄贈他這首詞。
錢塘江:浙江最大河流,注入杭州灣,江口呈喇叭狀,以潮水壯觀著名。
西興:即西陵,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縣治之西。
幾度斜暉:意謂度過多少個伴隨著斜陽西下的夜晚。
俯仰昔人非:語出王羲之《蘭亭集序》:“俯仰之間,已為陳跡?!?br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詐之心。見《列子·黃帝》,傳說海上有一個人喜歡鷗鳥,每天坐船到海上,鷗鳥便下來與他一起游玩。一天他父親對他說,“吾聞鷗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于是他就有了捉鳥的“機心”(算計之心),從此鷗鳥再也不下來了。這里說蘇軾清除機心,即心中淡泊,任其自然。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蘇軾《和子由送春》:"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榻兩忘機。"
相得:相交,相知。
謝公雅志:《晉書·謝安傳》載:謝安雖為大臣,“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造諷海之裝,欲經(jīng)略初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遂遇疾篤”。雅志,很早立下的志愿。
“西州路”三句:《晉書·謝安傳》載:安在世時,對外甥羊曇很好。安死后,其外甥羊曇“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某次醉酒,過西州門,回憶往事,“悲感不已”,“慟哭而去”。 西州,古建業(yè)城門名。晉宋間建業(yè)(今江蘇南京)為揚州刺史治所,以治所在城西,故稱西州。
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問答
問:《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的作者是誰?
答: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的作者是蘇軾
問: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是宋代的作品
問: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出自 宋代蘇軾的《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問: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的下一句是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賞析
詞的上片起勢不凡,以錢塘江喻人世的聚散離合,充分表現(xiàn)了詞人的豪情。首二句表面上是寫錢塘江潮水一漲一落,但一說“有情”,一說“無情”,此“無情 ”,不是指自然之風本乃無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風,卻絕情地送潮歸去,毫不依戀。所以,“有情卷潮來”和“無情送潮歸”,并列之中卻以后者為主,這就突出了此詞抒寫離情的特定場景,而不是一般的詠潮之作,如他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潮》詞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詩,著重渲染潮聲和潮勢,并不含有別種寓意。下面三句實為一個領(lǐng)字句,以“問”字領(lǐng)起。西興,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縣治之西?!皫锥刃睍煛?,即多少次看到殘陽落照中的錢塘潮呵!這里指與參寥多次同觀潮景,頗堪紀念 ?!靶睍煛?,一則承上“潮歸”,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時分,二則此景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往往是與離情結(jié)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此句以發(fā)問的形式,寫出天上陽光的無情。地下潮水無情而歸,天上夕陽無情而下,這是以天地和自然萬物的無情,襯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 ,意謂面對社會人生的無情,不必替古人傷心,也不必為現(xiàn)實憂慮,必須超凡脫俗,“白首忘機”,泯滅機心,無意功名,達到達觀超曠、淡泊寧靜的心境。這幾句,帶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強烈的哲理色彩,讀來令人感慨。
從上片寫錢塘江景,到下片寫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記述他與參寥在杭的游賞活動?!按荷健保恍┹^早的版本作“暮山 ”,或許別有所據(jù),但從詞境來看,不如“春山”為佳。前面寫錢塘江時已用“斜暉”,此處再用“暮山 ”,不免有犯重之嫌;“空翠煙霏”正是春山風光 ,“暮山”,則要用“暝色暗淡”、“暮靄沉沉”之類的描寫 ;此詞作于元祐六年三月,恰為春季,特別叮嚀“記取”當時春景,留作別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較吻合。
“算詩人”兩句,先寫與參寥的相知之深。參寥詩名甚著,蘇軾稱贊他詩句清絕,可與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詩,戲以此贈》云“底事東山窈窕娘,不將幽夢囑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風上下狂 ”,妙趣橫生,傳誦一時。他與蘇軾肝膽相照,友誼甚篤。早在蘇軾任徐州知州時,他專程從余杭前去拜訪;蘇軾被貶黃州時,他不遠二千里,至黃與蘇軾游從;此次蘇軾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 ;甚至在以后蘇軾南遷嶺海時,他還打算往訪,蘇軾去信力加勸阻才罷。這就難怪蘇軾算來算去,像自己和參寥那樣親密無間、榮辱不渝的至友,在世上是不多見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歸隱佳侶,轉(zhuǎn)接下文。
結(jié)尾幾句表現(xiàn)了詞人超然物外、歸隱山水的志趣,進一步抒寫二人的友情。據(jù)《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東山再起后,時時不忘歸隱,但終究還是病逝于西州門。羊曇素為謝所重,謝死后,一次醉中無意走過西州門 ,覺而大哭而去。詞人借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會象謝安一樣雅志相違,使老友慟哭于西州門下。
此詞以平實的語言 ,抒寫深厚的情意 ,氣勢雄放 ,意境渾然。鄭文焯《手披東坡樂府》說 ,此詞“云錦成章,天衣無縫”,“從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貼之工 ”,這一評語正道出了本詞的特色。詞人那超曠的心態(tài),那交織著人生矛盾的悲慨和發(fā)揚蹈厲的豪情,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啟迪。
-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殤小女稱稱三首蓓蕾樹上花,瑩絜昔嬰女。春風不長久,吹落便歸土。嬌愛命亦然,蒼天不知苦。慈母眼中血,未乾同兩乳。
- 憩江亭花露濕晴春,坐無車馬塵。江流青草岸,波閃白龍鱗。往事如今日,知心似古人。殷勤聽漁唱,閑趣自相親。
- 上杭州令狐使君顏冉德無鄰,分憂浙水濱。愛山成大癖,求瘼似諸身。視事奸回盡,登樓海岳春。野人如有幸,應(yīng)得見陶鈞。
- 次韻江朝宗梅花新新數(shù)點照疎籬,又折今生第一枝。只為知心無著處,雪中獨立最多時。
- 用一代不數(shù)人百年能幾見為韻詩賦十章呈陳君云物瞻閩嶠,風聲望海濱。如何一年內(nèi),頓得見斯人。
- 清心鏡 贈鐵李先生隴西公,苦得別。六月爐頭,掉錘打鐵。養(yǎng)渾家、都要清閑,獨自受炙*?;馃?,汗滴血。萬苦千辛,何時是徹。馬風風、誘引回頭,向道
- 早梅香北帝收威,又探得早梅,漏春消息。粉蕊瓊苞,擬將胭脂,輕染顏色。素質(zhì)盈盈,終不許、雪霜欺得。奈化工、偏宜賦與,壽陽妝飾。獨自逞冰姿,比夭桃繁杏,迥然殊別。為報山翁,逢此有花,樽前須攀折。醉賞吟戀,莫辜負、好天風月。恐笛聲悲,紛紛便似,亂飛香雪。
-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盛世千齡合,宗工四海瞻。天心初吁俊,云翼首離潛。德望完圭角,儀形壯陛廉。徐鳴蒼玉佩,盡校碧牙簽。綸掖清光注,鑾坡茂渥沾。文明誠得主,政瘼尚煩砭。右府參機務(wù),東涂贊景炎。廟謨資石畫,兵略倚珠鈐。坐鎮(zhèn)均勞逸,齋居養(yǎng)智恬。謳謠喧井邑,惠化穆蒼黔。進律朝章舊,疏恩物議僉。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申甫周之翰,龜蒙魯所檐。地靈奎宿照,野沃汶河漸。首路龍旗盛,提封虎節(jié)嚴。賜衣纏紫艾,衛(wèi)甲綴朱綅。海谷移文省,溪堂燕豆添。班春回紺幰,問俗卷彤襜。舟檝商巖命,熊羆渭水占。治裝行入覲,金鼎重調(diào)鹽。
- 折桂令·客窗清明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 次韻明仲幽居春來十首{左足右戚}{左足右戚}鳴山筇一枝,逢春聊復(fù)詠歌之。故園風光本具足,浪蕊浮花莫作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