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筆順
鈔筆順:撇、點(diǎn)、橫、橫、豎、點(diǎn)、撇 、提、豎、點(diǎn)、點(diǎn)、撇鈔異體字:
抄 摷 鈔基本解釋
鈔 chāo ㄔㄠˉ
- 同“抄”。
- 紙幣:鈔票?,F(xiàn)鈔。兌換外鈔。
詳細(xì)解釋
鈔
鈔 chāo
〈動(dòng)〉
(1) 掠取;搶掠。後作「抄」 [rob]
鈔,叉取也。從金,少聲。——《說文》。俗字作抄。
遮取謂之抄掠。——《通俗文》
攻鈔郡縣。——《後漢書·公孫瓚傳》
又如:鈔掠(劫掠騷擾;劫奪他人財(cái)物)
(2) 謄寫。也作「抄」 [copy]
溥幼嗜學(xué),所讀書必手鈔。——《明史·張溥傳》
又如:鈔白(抄錄的公文副本);鈔胥(擔(dān)任謄錄鈔寫工作的小吏。也作「抄胥」)
詞性變化
鈔
鈔 chāo
〈名詞〉
(1) 紙幣名?,F(xiàn)在稱紙幣爲(wèi)鈔票,簡稱鈔 [paper money]
遞制交鈔,與錢並用。——《金史·食貨志三》
又如:外鈔(外國的鈔票);冥鈔(迷信人給死人燒的假鈔票,有些地方叫紙錢)
(2) 泛指錢 [money]。
如:破鈔(請客送禮破費(fèi)錢);錢鈔(舊時(shí)泛指錢)
(3) 文學(xué)作品等經(jīng)過選錄而成的集子 [collection]。
如:《北堂書鈔》、《章太炎文鈔》
(4) 姓
常用詞組
鈔錄 鈔票國語詞典
鈔 ㄔㄠ chāo
〈名詞〉
-
紙幣、錢財(cái)。
如:「千元大鈔」、「讓你破鈔,真不好意思?!?/p> -
文學(xué)作品等經(jīng)過選錄而編成的書。如清代曾國藩編有經(jīng)史百家雜鈔與十八家詩鈔二書。
-
姓。如明代有鈔秀。
〈動(dòng)〉
-
掠取、掠奪。
漢·王符《潛夫論·勸將》:「東寇趙、魏,西鈔蜀、漢?!?br>《後漢書·卷七三·公孫瓚傳》:「剋會(huì)期日,攻鈔郡縣,此豈大臣所當(dāng)施為?」 -
謄寫。
《抱樸子·內(nèi)篇·金丹》:「余今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p>
鈔 ㄔㄠˋ ?chào
-
(一)?之又音。


別人在查:
評(píng)論
發(fā)表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