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
旄筆順
旄筆順:點(diǎn)、橫、橫折鉤、撇、撇、橫、撇、橫、橫、豎彎鉤旄異體字:
嵍 ?? 耄 ??基本解釋
旄 máo ㄇㄠˊ
旄 mào ㄇㄠˋ
- 古同“耄”,年老。
詳細(xì)解釋
旄 máo
〈名詞〉
(1) 同本義 [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旄,幢也。——《說文》。本用媽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與羽焉。
右秉白旄。——《書·牧誓》
建彼旄矣。——《詩·小雅·出車》
見羽旄之美。——《孟子》
總光耀之采旄。——《史記·司馬相如傳》
樂師有旄舞。——《周禮·旄人》
上將擁旄西出征。——岑參《輪臺歌》
又如:旄鉞(本為旗幟和兵器。代指軍權(quán));旄麾(即旌麾。帥旗);旄象(飾以象牙的旌旗)
(2) 牦牛尾 [yak's tail]。古代常作飾物
羽旄齒革。——《國語·晉語》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
(3) 牦牛 [yak]
骍旄之盟。——《左傳·襄公十年》
又如:旄塵(牦牛和塵);旄氈(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織品);旄牛(即牦牛)
(4) 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yak-like hill]
旄丘之葛兮。——《詩·邶風(fēng)·旄丘》。傳:“前高后下曰旄丘。”
又如:旄敦(旄丘與敦丘)
(5) 星名 [a kind of star]。
如:旄星(即旄頭星);旄頭(即昂星)
(6) 通“髦”。俊杰 [outstanding person]。
如:旄俊(俊杰之士)
(7) 通“毛”。[hair;feather;down;wool]
糞除其顛旄。——《管子·小匡》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jié)兮。——《詩·邶風(fēng)·旄丘》
(8) 另見 mào
國語詞典
旄 ㄇㄠˊ máo
〈名詞〉
-
古代竿頭上飾有犛牛尾的旗幟。
《書經(jīng)·牧誓》:「右秉白旄以麾?!?br>《文選·曹植·洛神賦》:「左倚采旄,右蔭桂旗?!?/p> -
借指旄牛。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旄貘犛?!?/p>
旄 ㄇㄠˋ mào
〈形容詞〉
-
毛長。
《爾雅·釋獸》:「旄毛狗足。」
晉·郭璞·注:「旄,毛?長?!?/p> -
老。
《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傳·太史公曰》:「(春申君)?後制於李園,旄矣?!?/p> -
昏亂。
《戰(zhàn)國策·楚策一》:「水漿無入口,瘨而殫悶,旄不知人?!雇ā鸽!?。
〈名詞〉
-
老人。
《禮記·射義》:「旄期稱道不亂?!雇ā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