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悲憐得度人,應(yīng)緣來現(xiàn)比丘身
出自宋代秦觀《廣陵五題其五次韻子由題光化塔》:
古佛悲憐得度人,應(yīng)緣來現(xiàn)比丘身。
水流月落知何處,花發(fā)鶯啼又一春。
方外笑談清似玉,夢中煩惱細如塵。
老僧自說從居此,卻悔平時事遠巡。
注釋參考
古佛
(1).歷史年代久遠的佛像。 宋 朱熹 《題九日山石佛院亂峰軒》詩之一:“因依古佛居,結(jié)屋寒林杪?!?清 袁枚 《普陀寺》詩:“古佛坐無言,流泉代作語?!?/p>
(2).佛教語。指過去的佛?!段鍩魰ぃ计叻穑拘颉罚骸肮欧饝?yīng)世,緜歷無窮,不可以周知而悉數(shù)也?!?/p>
悲憐
(1).猶哀憐?!渡叹龝け亍罚骸氨瘧z在心,則使勇民更慮,而怯民不戰(zhàn)?!?明 陳子龍 《美女篇》:“觀者不能知,無故起悲憐?!?/p>
(2).慈悲同情。 宋 秦觀 《次韻子由題光化塔》:“古佛悲憐得度人,應(yīng)緣來現(xiàn)比丘身?!?/p>
得度
(1).合乎法度。《戰(zhàn)國策·魏策二》:“臣聞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計。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遠於計?!?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君子動作有應(yīng),從容得度?!?/p>
(2).佛教語。謂得以渡過生死之海而進入涅槃境界?!稛o量壽經(jīng)》卷下:“其有眾生值斯經(jīng)者,隨意所愿,皆可得度?!?/p>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蕭使君》詩:“宰臣思得度,鷗鳥戀為羣?!?唐 劉禹錫 《唐故衡岳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自是登壇蒞事三十有八載,由我得度者萬有餘人?!?/p>
(4).道教語。謂得道、成仙?!短浇?jīng)》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壽?!?/p>
緣來
原來。 明 徐渭 《翠鄉(xiāng)夢》第一出:“緣來果是這每,我且報知殿上大眾,把師父或是火化,或入龕造塔,悉憑他們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