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堂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姿尚宛然
出自宋代蘇軾《孤山二詠(并引)》:
孤山有陳時(shí)柏二株。
其一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為兒已見其枯矣,然堅(jiān)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
僧志詮作堂于其側(cè),名之曰柏堂。
堂與白公居易竹閣相連。
屬余作二詩以記之。
柏堂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姿尚宛然。
雙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見太平年。
忽驚華構(gòu)依巖出,乞與佳名到處傳。
此柏未枯君記取,灰心聊伴小乘禪。
竹閣海山兜率兩茫然,古寺無人竹滿軒。
白鶴不留歸后語,蒼龍猶是種時(shí)孫。
兩叢卻似蕭郎筆,千畝空懷渭上村。
欲把新詩問遺像,病維摩詰更無言。
注釋參考
柏堂
(1).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法云寺》:“ 河間王 琛 最為豪首,常與 高陽 爭(zhēng)衡,造 文柏堂 ,形如 徽音殿 。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績?yōu)槔K。妓女三百人,盡皆國色?!焙笠蛞浴鞍靥谩睘閖i{1*1}院的代稱。 清 吳偉業(yè) 《俠少》詩:“ 柳市 博徒珠勒馬, 柏堂 箏妓石華裙?!?/p>
(2). 宋 釋 志詮 所作之堂。 宋 蘇軾 《孤山二詠》引:“ 孤山 有 陳 時(shí)柏二株……僧 志詮 作堂於其側(cè),名之曰 柏堂 ?!?/p>
道人
道人 (dàorén) a respectful form of address for a Taoist priest 舊時(shí)對(duì)道士的尊稱 稱道教徒為道人 和尚的舊稱 monk生前
[during one’s lifetime;before one's death] 指死者活著的時(shí)候
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
詳細(xì)解釋指死者還活著的時(shí)候。 晉 陸機(jī) 《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於生前,志士思垂名於身后。” 宋 辛棄疾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詞:“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髮生?!?曹禺 《<王昭君>獻(xiàn)辭》:“ 周總理 生前交給我這個(gè)任務(wù),寫 王昭君 歷史劇?!?/p>
鶴骨
(1).修道者的骨相。 唐 孟郊 《石淙》詩之五:“飄飄鶴骨仙,飛動(dòng)鼇背庭?!?宋 蘇軾 《壽星院寒碧軒》詩:“道人絶粒對(duì)寒碧,為問鶴骨何緣肥?”
(2).伶仃瘦骨。 五代 齊己 《戊辰歲湘中寄鄭谷郎中》詩:“瘦應(yīng)成鶴骨,閒想似禪心。” 金 元好問 《工部趙侍郎下世日作》詩:“鶴骨翛然臥石牀,情知合眼即仙鄉(xiāng)?!?清 周亮工 《哭陳開仲》詩:“鶴骨難支蕭寺雨,鶻魂彳亍故園心。”
(3).鶴骨笛。 清 石同福 《探春慢·小庚先生以孤山探梅詞見示繼聲奉教》詞:“鶴骨頻吹,梅魂未醒。都入客懷凄怨?!?/p>
龍姿
(1).舊指皇帝的姿質(zhì)風(fēng)度?!逗鬂h書·朱祐景丹等傳贊》:“婉孌龍姿,儷景同飜。” 李賢 注:“龍姿,謂 光武 也?!薄稌x書·劉琨傳》:“陛下龍姿日茂,叡質(zhì)彌光。”
(2).駿馬的姿態(tài)。 宋 劉子翚 《明皇九馬圖》詩:“丹青倘不逢妙手,萬世豈識(shí)真龍姿。” 明 何景明 《悼馬詩》:“風(fēng)塵思駿力,煙海失龍姿。”
宛然
宛然 (wǎnrán) 真像;非常像 as if;as though 真切,清楚 clear;distinct;vivid 封識(shí)宛然?!稘h書·李廣蘇建傳》 宛然舊日情景,又在眼前蘇軾名句,孤山二詠(并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