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縻唐世及,正朔圣朝加
出自宋代秦密《遷江紀(jì)實》:
廣右開炎服,思剛置縣衙。
羈縻唐世及,正朔圣朝加。
鄉(xiāng)分今賀水,邑隸古瑯琊。
泉脈通明鏡,封鄰接鏌铘。
注釋參考
羈縻
亦作“ 羈靡 ”。亦作“羇縻”。1.系聯(lián)。《漢書·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 蓬萊 者終無驗……天子猶羈縻不絶,幾遇其真?!?顏師古 注:“羈縻,繫聯(lián)之意。馬絡(luò)頭曰羈也。牛靷曰縻?!?/p>
(2).籠絡(luò);懷柔。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蓋聞天子之牧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絶而已?!薄稘h書·匈奴傳下》:“其慕義而貢獻(xiàn),則接之以禮讓,羈靡不絶?!薄杜f唐書·徐堅傳》:“ 堅 以蠻夷生梗,可以羈縻屬之,未得同華夏之制,勞師遠(yuǎn)涉?!?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一:“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shù)盛行東土,又夙為 蒙古 諸部落所崇信,故優(yōu)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清 龔自珍 《對策》:“臣考 三代 之于荒服,羇縻之而已?!?/p>
(3).束縛;控制。 三國 蜀 諸葛亮 《答法正書》:“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唐 高適 《奉和鶻賦》:“嗟日月之云邁,猶羈縻而見嬰?!?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二》:“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備。羈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p>
(4).拘禁。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后序》:“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清 李漁 《蜃中樓·授訣》:“朕見他是個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羈縻在 洞庭 東海 之間?!?/p>
(5).指羈縻州。 唐 皮日休 《憂賦》:“是以先王謂之荒服,后嗣謂之羈縻?!?宋 歐陽修 《<五代職方考>序》:“ 唐 之封疆遠(yuǎn)矣,前史備載,而羈縻寄治虛名之州在其間?!眳⒁姟?羈縻州 ”。
世及
世襲,世代相傳。《禮記·禮運(yùn)》:“大人世及以為禮?!?孔穎達(dá) 疏:“世及,諸侯傳位自與家也。父子曰世,兄弟曰及。謂父傳與子,無子,則兄傳與弟也。”《后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縉紳道塞,賢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關(guān)之怨。”《舊唐書·長孫無忌傳》:“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條委共理之寄,象賢存世及之典?!?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秦始皇一》:“安於其位者習(xí)於其道,因而有世及之理?!?/p>
正朔
正朔 (zhēngshuò) 一年中的第一天,即農(nóng)歷正月初一 the first day of lunar year 帝王新頒的歷法 new calendar promulgated by the emperor 定正朔圣朝
[one's own royal court] 封建時代稱本朝
圣朝赦罪責(zé)功,棄瑕錄用。——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詳細(xì)解釋封建時代尊稱本朝。亦作為皇帝的代稱?!稘h書·兩龔傳》:“圣朝未嘗忘君,制作未定,待君為政,思聞所欲施行,以安海內(nèi)?!?晉 李密 《陳情事表》:“逮奉圣期,沐浴清化。” 唐 岑參 《寄左省杜拾遺》詩:“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明 何景明 《隴右行送徐少參》詩:“ 秦 日 長城 號塞垣, 漢 時故郡稱 天水 ,圣朝掃蕩無烽煙,射獵之地為桑田。” 清 曾國藩 《江寧府學(xué)記》:“今兵革已息,學(xué)校新立,更相與講明此義,上以佐圣朝匡直之教,下以闢異端而迪吉士。”
秦密名句,遷江紀(jì)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7寶寶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