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印肅《偈頌三十首》:
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
若人解實(shí)相,於中無虛誑。
說與不說同,是師名最上。
實(shí)相未全融,語默空花同。
而復(fù)結(jié)空果,后進(jìn)不能通。
何故不能通,緣師指落空。
依妄不歸實(shí),師子墮邪宗。
二妄相依墮,帶累千萬個(gè)。
因人一道虛,契類皆招禍。
不了卻自心,只管說他過。
將謂佛法僧,也似陳行貨。
倒床吃不得,苦痛忍難過。
曉夕無把捉,又見火輪磨。
始悔我自錯(cuò),無福轉(zhuǎn)加禍。
未得將為得,未證將為證。
妄想一剎那,果招沙劫病。
皆是自欺心,不依佛慧命。
六度未能圓,五戒猶未定。
口說一切無,貪嗔轉(zhuǎn)增盛。
人問道如何,胡應(yīng)全無性。
此不見性種,三界魔民蟲。
眾生若遭遇,萬劫墮貧窮。
自壞他亦壞,自聾他亦聾。
自墮彼亦墮,自空彼亦空。
究竟還如佛,萬像一鏡中。
若能如是解,可表警凡籠。
注釋參考
佛說
謂佛所宣揚(yáng)的教義。 南朝 梁武帝 《斷酒肉文》之一:“凡出家人,所以異於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信經(jīng)所明,信是佛説?!薄缎挛宕贰ぶ苁雷诩o(jì)贊》:“吾聞佛説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茍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 蘇曼殊 《寄調(diào)箏人》詩之一:“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説原來怨是親?!?/p>
一切法
佛教稱萬有為一切法。亦稱一切諸法?!洞笾嵌日摗肪矶骸皬?fù)次一切法,略説有三種:一者有為法,二者無為法,三者不可説法。此已攝一切法?!薄洞笾嵌日摗肪矶撸骸昂蔚仁且磺蟹ǎ克^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十二入名一切法?!?唐 法藏 《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p>
切心
(1).猶言痛切。 明 何景明 《應(yīng)詔陳言治安疏》:“必能陳説利弊,開道禍福,指斥時(shí)事,為切心之言,以悟陛下矣?!?/p>
(2).從心底里。 蕭紅 《生死場》一:“搖一搖頭,受著辱一般的冷沒下去,他吸煙管,切心地感到羊不是好兆相,羊會(huì)傷著自己的臉面?!?/p>
貼心;關(guān)心。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一章:“蓋若姨有切心之事與我商量。” 葉圣陶 《倪煥之》十九:“他們今天都在那里聽,聽得很切心的樣子。”
釋印肅名句,偈頌三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