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北窗閑詠》:
陰陰綠樹雨余香,半卷疏簾置一床。
得祿僅償賒酒券,思歸新草乞祠章。
古琴百衲彈清散,名帖雙鉤榻硬黃。
夜出灞亭雖跌宕,也勝歸作老馮唐。
注釋參考
古琴
指傳世久遠的七弦琴。多為梧桐木料制成,初五弦,后增為七弦。 北周 庾信 《幽居值春》詩:“短歌吹細笛,低聲泛古琴?!?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古琴》:“古琴漆色,歷年既久,漆光退盡,惟黯黯如海舶所貨烏木,此最奇古?!?明 陶宗儀 《輟耕錄·古琴名》:“古琴名:冰清,春雷,玉振,黃鵠,秋嘯,鳴玉?!?/p>
百衲
[monk's robe;collection of various materials] 本指僧衣,后指用多材料集成完整物的方式
尋山百衲弊,過海一杯輕。——法照《送無著禪師歸新羅》
詳細解釋(1).亦作“ 百納 ”。指僧衣。衲謂補綴,百言其多。 唐 李端 《秋日憶暕上人》詩:“雨前縫百衲,葉下閉重關?!?唐 白居易 《戲贈蕭處士清禪師》詩:“三盃嵬峩忘機客,百納頭陀任運僧?!?宋 蘇軾 《石塔戒衣銘》:“云何此法衣,補緝成百衲?!?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僧》:“ 濟南 一僧,不知何許人。赤足衣百衲?!毕鎰 端挤病罚骸吧砣肟臻T,受盡折磨……身穿百衲,腰系繩索?!?/p>
(2).見“ 百衲琴 ”。
清散
(1).清雅散淡?!渡徤绺哔t傳·慧永法師》:“鎮(zhèn)南將軍 何無忌 鎮(zhèn) 尋陽 ,至 虎溪 ,請 遠公 及師。 遠公 持名望,從徒百餘,高言華論,舉止可觀。師衲衣半脛,荷錫捉鉢,松下飄然而至。 無忌 謂眾曰:‘ 永公 清散之風,乃多於 遠師 也?!?/p>
(2).猶清曲。 宋 陸游 《北窗閑詠》:“古琴百衲彈清散,名帖雙鉤榻硬黃。”
名帖
名帖 (míngtiě) 寫著自己姓名的紙片 name card 客人遞上名帖 〈方〉∶名聲 fame雙鉤
亦作“ 雙鉤 ”。亦作“ 雙勾 ”。 1.古代藏鉤游戲。 唐 李商隱 《代應》詩之二:“昨夜雙鉤敗,今朝百草輸?!?朱鶴齡 注引 晉 周處 《風土記》:“ 義陽 臘日飲祭之后,叟嫗兒童為藏鉤之戲,分為二曹,以校勝負?!?馮浩 注:“雙鉤即藏鉤?!?/p>
(2).成對的掛鉤。 明 陳海樵 《錦纏道·惜別》曲:“憶風流,醉眠在 吳 姬酒樓,錦帳控雙鉤,未言時早自覺密意先投。” 清 汪元爵 《雙頭牡丹》賦:“窗橫六扇,簾靜雙鉤?!?/p>
(3).古代指女子纏足的形狀。 明 單本 《蕉帕記·幻形》:“妝罷脂香在手,行來羞蹴雙鉤?!?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寄生》:“著松花色,細褶繡裙,雙鉤微露,神仙不啻也?!薄痘ㄔ潞邸返诙换兀骸肮请p雙白足,自然也好,最難看是蓮船半尺假作蓮瓣雙鉤。”
(4).書寫毛筆字的一種執(zhí)筆方法。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陸希聲》八:“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 希聲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抵。用筆雙鉤,則點遒勁,而盡妙矣,謂之撥鐙法?!?宋 黃庭堅 《論書》:“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迴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宋 黃庭堅 《論書》:“凡學字時,先當雙鉤,用兩指相疊,蹙筆壓無名指,高提筆,令腕隨己意左右?!?/p>
(5).摹寫的一種方法。用線條鉤出所摹的字筆畫的四周,構成空心筆畫的字體。 宋 姜夔 《續(xù)書譜·臨》:“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郭填其內(nèi),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體?!?宋 陸游 《地僻》詩:“幾凈雙鉤摹古帖,甕香小啜試新醅。”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小楷墨刻》:“ 董 來借摹,予懼其不歸也,信手對臨百餘字以應之,并未曾雙鉤及過朱,不意其遽入石也?!?清 昭槤 《嘯亭雜錄·賜福字》:“其內(nèi)廷翰林及 乾清門 侍衛(wèi),皆賜雙鉤‘?!郑w御筆勒石者也。”
(6).中國畫技法之一。 黃若舟 《花鳥畫技法·勾勒輪廓》:“中國畫寫生是先用炭條輕輕地勾出輪廓……再用毛筆加工細描,用純熟的手法勾勒出生動活潑的線條,所以勾勒畫法,是用線條描出物體形象的輪廓。因為從兩條線勾成物形,又稱為雙勾畫法。” 朱自清 《你我·<子愷漫畫>代序》:“里面有一幅……畫著一個微側的半身像:他嚴肅的臉上戴著睛鏡,有三五顆雙鉤淚珠兒,滴滴搭搭歷歷落落地從眼睛里掉下來。”
硬黃
紙名。以黃檗和蠟涂染,質堅韌而瑩徹透明,便于法帖墨跡的響拓雙鉤。又因色黃利于久藏而多用以抄寫佛經(jīng)。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翰墨真跡辨》:“硬黃紙, 唐 人用以書經(jīng),染以黃蘗,取其辟蠹,以其紙加漿,澤瑩而滑,故善書者多取以作字?!?宋 蘇軾 《次韻秦觀秀才見贈》:“新詩説盡萬物情,硬黃小字臨《黃庭》?!?明 瞿佑 《歸田詩話·鍾馗圖》:“手掣硬黃書一紙,若曰上帝錫爾祉?!?清 朱彝尊 《送吳濩入太原》詩之三:“暇日經(jīng)過煩問訊,硬黃曾搨石經(jīng)無?”
陸游名句,北窗閑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