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辛棄疾《哨遍并序》:
今昌父之弟成父,於所居鑿池筑亭,榜以舊名。
昌父為成父作詩,屬余賦詞,余為賦哨遍。
莊周論於蟻棄知,於魚得計,於羊棄意,其義美矣。
然上文論虱吒於豕而得焚,羊肉為蟻所慕而致殘,下文將并結(jié)二義,乃獨置豕虱不言而遽論魚,其義無所從起。
又間於羊蟻兩句之間,使羊蟻之義離不相屬,何耶!其必有深意存焉,顧后人未之曉耳。
或言蟻得水而死,羊得水而病,于得水而活,此最穿鑿,不成義趣。
余嘗反復(fù)尋繹,終未能得。
意世必有能讀此書而了其義者。
他日倘見之而問焉,姑先識余疑於此詞云爾。
。
池上主人,人適忘魚,魚適還忘水。
洋洋乎,翠藻青萍里。
想魚兮、無便於此。
嘗試思,莊周正談兩事。
一明豕虱一羊蟻。
說蟻慕於膻,於蟻棄知,又說於羊棄意。
甚虱焚於豕獨忘之。
卻驟說於魚為得計。
千古遺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
。
子固非魚,噫。
魚之為計子焉知。
河水深且廣,風(fēng)濤萬頃堪依。
有綱罟如云,鵜鶘成陣,過而留泣計應(yīng)非。
其外海茫茫,下有龍伯,饑時一啖千里。
更任公五十犗為餌。
使海上人人厭腥味。
似鹍鵬、變化能幾。
東游入海,此計直以命為嬉。
古來謬算狂圖,五鼎烹死,指為平地。
嗟魚欲事遠(yuǎn)游時。
請三思而行可矣。
注釋參考
莊周
莊周 (Zhuang Zhou) 即莊子,約前369—前295,中國古代哲學(xué)家——道家的代表之一的簡稱棄知
見“ 棄智 ”。
得計
[succeed in one's scheme] 計謀獲得成功
奪取對政府的控制權(quán)的陰謀得計
詳細(xì)解釋(1).契合心意?!肚f子·徐無鬼》:“於蟻棄知,於魚得計,於羊棄意?!?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云:“蟻得水則死,魚得水則生,羊得水則病?!?郭慶藩 集釋引 郭嵩燾 曰:“魚相忘於江湖……故曰於魚得計?!?/p>
(2).計策得當(dāng)。《韓非子·說難》:“貴人或得計而欲自以為功,説者與知焉,如此者身危。”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終制》:“今雖混一,家道罄窮,何由辦此奉營資費?且 揚都 污毀,無復(fù)孑遺,還被下濕,未為得計。” 唐 韓愈 《送靈師》詩:“投身豈得計,性命甘徒捐?” mao{1~1}澤{1*1}東 《整頓黨的作風(fēng)》:“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學(xué)態(tài)度辦事的人,自以為得計,自以為很聰明,其實都是最蠢的,都是沒有好結(jié)果的。”
(3).謂計謀得以實現(xiàn)?!段饔斡洝返谄呶寤兀骸皡s説那老魔吞了 行者 ,以為得計,徑回本洞?!?/p>
辛棄疾名句,哨遍并序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