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轍《九日三首》:
瓢尊空掛壁,九日若為歡。
白發(fā)逃無計(jì),黃花開已闌。
酒慳慚對(duì)客,風(fēng)起任飄冠。
賴有陶翁伴,貧居得自寬。
注釋參考
瓢尊
亦作“ 瓢樽 ”。泛指酒器。 唐 劉言史 《林中獨(dú)醒》詩:“晚來林沼靜,獨(dú)坐間瓢尊。” 宋 蘇轍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齋》:“畫囊書帙堆窗案,藥裹瓢樽掛壁籃?!?/p>
掛壁
掛于壁上。比喻擱置不用?!侗饼R書·文苑傳·樊遜》:“詔書掛壁,有善而莫遵;姦吏到門,無求而不可?!?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至如 漢 代《公羊》,擅名三傳, 晉 年《莊子》,高視六經(jīng),今并掛壁不行,綴旒無絶?!?宋 陸游 《秋思》詩之五:“書生餓死尋常事,那得重彈掛壁冠?!?/p>
九日
(1).九個(gè)太陽。古代神話,謂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堯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見《楚辭·招魂》、《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 三國(guó) 魏 曹植 《愁霖賦》:“攀扶桑而仰觀兮,假九日於tian{1-1}皇?!?晉 傅玄 《雜詩》:“暘谷發(fā)清曜,九日棲高枝?!?清 顧炎武 《書女媧廟》詩:“彎弓不射九日落,蒼蒼列象生毛羽?!?/p>
(2).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藝文類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吳均 《續(xù)齊諧記》:“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飲菊酒?!?唐 李白 《九日龍山飲》詩:“九日 龍山 飲,黃花笑逐臣?!?元 丁鶴年 《登定海虎蹲山》詩:“東海十年多契闊,西風(fēng)九日獨(dú)登臨?!?/p>
若為
(1).怎樣;怎樣的。《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duì)?” 唐 蕭意 《長(zhǎng)門失寵》詩:“不知金屋里,更貯若為人?” 宋 蘇軾 《和沉立之留別詩》之二:“試問別來秋幾許,春江萬斛若為量?”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fēng)吹斷馬嘶聲。深秋遠(yuǎn)塞若為情!” 寧調(diào)元 《燕京雜詩》:“弦管 燕京 三月天,風(fēng)沙撲面若為憐?”
(2).怎堪。 唐 王維 《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 衡山 與 洞庭 ,若為秋月聽猿聲?”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 唐 白居易 《重到華陽觀舊居》詩:“若為重入 華陽觀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隔谷歌一》:“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沙場(chǎng)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書事》詩:“耳邊情話少,笑口若為開?”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邊柳》詩:“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詩:“若為南國(guó)春還至,爭(zhēng)向東樓日又長(zhǎng)?!?/p>
蘇轍名句,九日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