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
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
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
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
”問其價,曰:“止四百。
”余憐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
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
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
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注釋參考
為魚
《左傳·昭公元年》:“微 禹 ,吾其魚乎?!毖匀魺o 大禹 治水,人們將淹沒為魚。后因用“為魚”喻遭受災殃。 唐 杜甫 《草堂》詩:“一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薄缎绿茣ぱθ寿F傳》:“帝思其功,乃召見曰:‘疇歲 萬年宮 ,微卿,我且為魚?!?/p>
柳宗元名句,鈷鉧潭西小丘記名句。注釋由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