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家上冢問阿兄,四海澄清眼明否
出自宋代晁說之《送蘇季升出守明州》:
四明白發(fā)船司空,喘息使君如不容。
自爾怕道四明守,問今何人休嚇儂。
丹陽丞相蘇公子,氣和體正如家公。
坐令山水生清思,云南云北揮毫中。
江瑤海扇不入箸,肯以腥咸水驛供。
百家之產(chǎn)歸一器,詔下掃除勤耕農(nóng)。
皇威海外讋蛟蜃,麗人大舶安得通。
元年新政見此守,丞相蘇公真有后。
過家上冢問阿兄,四海澄清眼明否。
注釋參考
過家
(1).還鄉(xiāng)。 宋 曾鞏 《瞿秘校新授官還南豐》詩:“佩印自茲始,過家當(dāng)少留。” 宋 晁詠之 《賀同州侍郎啟》:“伏審抗疏 中山 ,易符左輔,過家上冢,榮動(dòng)鄉(xiāng)邦?!?/p>
(2).安家,過日子。《解放日?qǐng)?bào)》1942.4.22:“ 孫老漢 的一位另過家的侄兒,要賣掉牛,不做莊稼了。被他狠狠的訓(xùn)了一頓。” 李叔德 《賠你一只金鳳凰》:“只要人老實(shí),會(huì)過家,肯吃苦,再加上脾氣溫順,孝敬老人就行了?!?/p>
上冢
上冢 (shàngzhǒng) 〈方〉∶上墳 honor the memory of the dead at a grave阿兄
阿兄 (āxiōng) 哥哥 the elder brother四海
四海 (sìhǎi)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 豪放、豁達(dá) unconstrained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澄清
澄清 (chéngqīng) 清亮;清澈 clear 池水碧綠澄清 顯示事實(shí)真相;消除混亂或模糊之處 clear up;clarify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mao{1~1}澤{1*1}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澄清 (dèngqīng) 雜質(zhì)沉淀下來,液體變清 clarify;become clear 這小河沙石太多,需澄清后方可用來灌溉禾苗 另見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詩:“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坼紫泥書?!?宋 陸游 《新辟小園》詩之二:“眼明身健殘年足,飯軟茶甘萬事忘。”
(2).猶眼紅。激怒的樣子。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
(3).方言。羨慕。 韓起祥 《劉巧團(tuán)圓》:“她不滿意咱,咱也不眼明她?!?/p>
晁說之名句,送蘇季升出守明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5消滅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