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阻隔江水深,莫使江頭有船艤
出自宋代謝伋《送孫仲舉徽猷罷郡造朝》:
四月維夏天未暑,天臺居民逃室處。
城中屢貴巷陌喧,城外號奴去村墅。
老癃扶杖少者趨,夫棄禾麻婦投杼。
肩隨足躡似同謀,色沮聲低咸偶語。
使君高車挽不止,誰其嗣之保閭里。
攀轅臥轍豈留行,遮道填門寧足恃。
三江阻隔江水深,莫使江頭有船艤。
我聞此語良足聽,呼使來前陳本始。
吾州使君能靜治,千里無虞安獄市。
澄之不清擾不濁,盡道使君心似水。
昔襦不足今褲余,良藥千金補(bǔ)瘡痏。
黃屋近駐錢塘城,愿說政平并訟理。
從今更借二三年,增秩賜金書用璽。
我言此語爾未思,有大於此爾何如。
入為三公自故事,天臺美爾公是宜。
德澤但可施一州,潤及九里寧獨(dú)私。
攜持卻看祖道盛,送車百兩多旌麾。
爭先勸飲接殷勤,玉酒湛湛皆盈卮。
使君千觴亦未醉,更聽小儒前致詞。
嗟予待次七閩郡,法式規(guī)模知吏師。
忘年屈勢待我厚,歲月易得今再期。
送公去郡情更惡,人送作郡知何時(shí)。
注釋參考
三江
(1).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漢 以后有多種解釋?!秶Z·越語上》 韋昭 注以 吳江 、 錢塘江 、 浦陽江 為三江?!端?jīng)注·沔水》引 郭璞 說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為三江。《書·禹貢》 陸德明 釋文引《吳地記》以 松江 、 婁江 、 東江 為三江?!稘h書·地理志上》 顏師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為三江。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入彭蠡湖口》詩:“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詩:“ 天臺 隔三江,風(fēng)浪無晨暮?!?元 方回 《聽航船歌》詩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龔自珍 《胡戶部集同人祀漢鄭司農(nóng)作祀議一篇質(zhì)戶部戶部屬檃括其指為韻語以諧之》:“《尚書》有今文,隻義餽貧送,四辨餽《堯典》,三江餽《禹貢》。”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楊慎 《嘉州劉介川進(jìn)士母壽詩》:“三江化作長春酒,戯綵恒斟 愛日亭 。”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內(nèi)水 沱江 也。”
(3).指 廣東 境內(nèi)的 西江 、 北江 、 東江 。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之二:“手挽三江盡北流,寇氛難洗 越 人羞?!?/p>
(4).指 鴨綠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三:“ 鴨緑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稱三江,其源在 長白山 頂?!?/p>
阻隔
阻隔 (zǔgé) 兩地之間隔絕,難以往來 separate;cut off;be widely separated by 山川阻隔江水
即 長江 ?!痘茨献印椥斡?xùn)》:“何謂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誘 注:“ 江水 出 岷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謂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導(dǎo)也?!?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 盆城 去 鄂渚 ,風(fēng)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 江水 。”
江頭
江邊,江岸。 隋煬帝 《鳳艒歌》:“三月三日向江頭,正見鯉魚波上游?!?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詩:“江頭斑竹尋應(yīng)遍,洞里丹砂自採還?!?元 沉禧 《一枝花·詠雪景》套曲:“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我這里醉里題詩漫送程。” 蘇曼殊 《碎簪記》:“又明日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頭觀潮?!?/p>
謝伋名句,送孫仲舉徽猷罷郡造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