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隨根性,清為脫枯杭
出自宋代鄭剛中《正月十一夜燈開雙花》:
鉛杯壓生檠,清膏沃虛草。
炯炯孤焰瘦,吐此雙花好。
誰為夜氣溫,暗助春風巧。
碎剪朝霞紅,緣以金粟小。
或云兩玉蟲,飛來抱釵杪。
美人輕燎之,要看火中寶。
我聞家道和,可以感穹昊。
門闌將有喜,每事吉先兆。
而我方朽衰,負戾落南嶠。
胡為今夕光,熠熠似相報。
無乃地慈,四海施洪造。
陽和隨根性,清為脫枯杭。
吾其得歸歟,頂戴君恩老。
注釋參考
和隨
亦作“ 和隋 ”。 卞和 與 隨侯 。亦謂稀世珍寶 和氏 璧與 隨侯 珠。 漢 班固 《答賓戲》:“先賤而后貴者, 和 隋 之珍也?!?宋 葉適 《祭陳同甫文》:“鐫嗟無勇, 和 隨 有罪。”
卞和 與 隨侯 。亦指稀世珍寶 和氏 璧與 隨侯 珠。《漢書·敘傳上》:“先賤而后貴者, 龢 隨 之珍也?!?/p>
根性
(1).佛教語。佛家認為氣力之本曰根,善惡之習曰性。人性有生善惡作業(yè)之力,故稱“根性”。 唐 王維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宋 蘇軾 《勝相院經(jīng)藏記》:“凡見聞者,隨其根性,各有所得。”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jīng)四十二問》:“眾生因緣、根性、福力,各各不同?!?/p>
(2).本性,本質(zhì)。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惜夫 辜 氏志不在文事,而為宗室詩匠牢其根性也?!?茅盾 《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盡磨滅的羞恥心,還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這一剎那間爆發(fā)?!?/p>
鄭剛中名句,正月十一夜燈開雙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