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 管仲《管子·霸言》:
摘自《管子·霸言》
解釋:本治則國家鞏固,本亂則國家危亡。
原文摘要:
富者憂,無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夫上夾而下苴、國小而都大者弒。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理之至也。使天下兩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也;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夫令,不高不行,不摶不聽。堯舜之人,非生而理也;桀紂之人,非生而亂也。故理亂在上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故上明則下敬,政平則人安,士教和則兵勝敵,使能則百事理,親仁則上不危,任賢則諸侯服。霸王之形,德義勝之,智謀勝之,兵戰(zhàn)勝之,地形勝之,動作勝之,故王之。夫善用國者,因其大國之重,以其勢小之;因強(qiáng)國之權(quán),以其勢弱之;因重國之形,以其勢輕之。強(qiáng)國眾,合強(qiáng)以攻弱,以圖霸。強(qiáng)國少,合小以攻大,以圖王。強(qiáng)國眾
注釋參考
理則
(1).即邏輯。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然則邏輯究為何物?當(dāng)譯以何名而后妥……吾以為當(dāng)譯之為‘理則’者也?!?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學(xué)者之對于理則之學(xué),則大都如 陶淵明 之讀書,不求甚解而已?!?/p>
(2).原理法則。 郭沫若 《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xué)派的批判》:“盡管是怎樣的個人主義者,一個人不能完全脫離國家社會而生存,故論到國家社會的理則時,便很容易流露其個人主義的本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jié):“ 莊子 認(rèn)為……﹝道體﹞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則,連神、鬼都是從它生出來的?!?/p>
國危
指國家有危難?!吨芏Y·秋官·小司寇》:“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鄭玄 注:“國危謂有兵寇之難。”《左傳·桓公五年》:“度其國危,遂不復(fù)?!薄俄n非子·三守》:“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則國安身榮;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p>
管仲名句,管子·霸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