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
蓋公偶談道,齊相獨識真。
頹然不事事,客至先飲醇。
當時劉項罷,四海瘡痍新。
三杯洗戰(zhàn)國,一斗消強秦。
寂寞千載后,陽公嗣前塵。
醉臥客懷中,言笑徒多勤。
我時閱舊史,獨與三人親。
未暇餐脫粟,苦心學平津。
草書亦何用,醉墨淋衣巾。
一揮三十幅,持去聽坐人。
注釋參考
未暇
謂沒有時間顧及。 漢 張衡 《東京賦》:“因 秦 宮室,據(jù)其府庫,作 洛 之制,我則未暇。” 漢 劉楨 《雜詩》:“馳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三國 魏 曹植 《七啟》:“﹝ 鏡機子 曰:﹞‘此肴饌之妙也,子能從我而食之乎?’ 玄微子 曰:‘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閑哉!”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如右所言,大抵關於種類,而於情偽得失,未暇論也?!?/p>
脫粟
脫粟 (tuōsù) 粗糧,只脫去谷皮的粗米。 unshelled rice 布袍脫粟?!濉?張廷玉《明史》心學
(1).猶言思想修養(yǎng)。 宋 范成大 《寄題筠州錢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詩:“忠厚平生心學,敏明隨處民功?!?/p>
(2).以 陸九淵 、 王守仁 為代表的 宋 明 理學的一個流派,即所謂良知之學。為學主“明本心”、“致良知”。認為心為宇宙的本原。 明 宋濂 《六經(jīng)論》:“‘六經(jīng)’皆心學也。心中之理無不具,故‘六經(jīng)’之言無不該,‘六經(jīng)’所以筆吾心之理者也?!?明 王守仁 《<陸象山先生全集>敘》:“圣人之學,心學也?!眳㈤?清 顧炎武 《日知錄·心學》。
(3).即心理學。 嚴復 《原強》:“繼乃論生學、心學之理,而要其歸於羣學焉?!眳⒁姟?心理學 ”。
平津
(1).坦途;大道。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平津茍不由,棲遲詎為拙?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唐 曇翼 《招隱》詩:“連峯數(shù)千里,修林帶平津?!?/p>
(2).古地名。 漢 時為 平津邑 , 武帝 封丞相 公孫弘 為 平津侯 ,即此。后多用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級官僚。 前蜀 貫休 《酬韋相公見寄》詩:“空諷 平津 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門么?” 宋 歐陽修 《寄題相州榮歸堂》詩:“不須授簡樽前客,好學 平津 自有文。” 清 吳偉業(yè) 《東萊行》詩:“侍中叩閣數(shù)彊諫,上書對仗彈 平津 ?!?/p>
(3).舊時 北平 (今 北京 、 天津 )的并稱。 茅盾 《歡迎古物》:“ 平 津 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經(jīng)裝箱待運?!?/p>
蘇軾名句,和陶飲酒二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淘小說官方版